01
(这个月是母亲去世的第六十六个月)前几天,刷到台湾的2020选举新闻,鸿基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国民党内部推选候选人中,败给了人气如日中天的韩国瑜。
之后就在台湾消失了,等再次出现在新闻中时,是他去拜祭自己前妻的坟墓,按照台湾媒体报道,郭台铭在作出重大事情之前,都会来这里,和他前妻说说话。
至于郭台铭会不会和柯P以及王金平组合参加选举,我不感兴趣,我看到郭台铭这样的举动,让我有些感慨。
当我历尽五年时间,把这部小说《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自费出版之后,我内心充满了矛盾,出版的喜悦小于内心的惶恐,害怕自己写的很没有农村真实感,让关注我的人失望。
我曾期望把这部小说写成这样:生产路、流水和农家。被夕阳西下拉长的种植甜瓜农夫的背影,情感如粗茶淡饭的农家生活,那是甜瓜收获最好的解药。
于是我背上行囊,把这部小说塞进去,启动了车,开启我的暑假第一次旅行,也是唯一一次。
我像郭台铭一样,在文学上要经历一件大事之后,一定要去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韩城市的司马迁陵墓。
02
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之后,我终于到了司马迁的祠堂。抛开司马迁的知名度来说,这个景点没有其他印象深刻的地方,但是不会影响我对这个地方的尊重。
司马迁祠堂映入眼帘就是司马迁的巨大雕像,黑色正统的汉服,显得非常英俊和文学气质。祠依山傍水而建,坐落在用砖石筑成的高台上,高约 100米,占地面积约 13万平方米,台阶为 99层,分为 4段。
第 1、2 段立牌坊,上书“高山仰止”、“河山之阳”。第 4段为宋代建筑的山门,门额上书“汉太史祠”。祠院正中为献殿、寝宫。寝宫内有司马迁塑像1 尊。寝宫左邻为斋厨。寝宫后为墓地。墓冢砖垣围护,墓上有古柏数株。墓基周围嵌有砖刻八卦和名人题词多幅。墓前立“汉太史公墓”碑。
一部《史记》成就了司马迁。史圣的祠墓也像一座丰碑,历经千百年沧桑而愈显雄伟。司马迁祠墓依山而建。过芝秀古桥,进入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群,过古牌坊,便是石条铺就的司马古道。
在景区里面有一个壁画,引起了我的注意,记录了司马迁个人的成长史,这让我比了解祠墓更感兴趣。
讲的就是司马迁父亲司马谈从小时候就给他看大量史学著作,因为从奴隶社会的夏朝以来,司马家族一直担任史学官职,所以也被称为太史公家族。
司马迁也对史学著作产生了很大的浓厚兴趣,但为了让他有一个系统史学的学习,司马谈就给儿子找了老师上课。
这两位老师也是大家级人物,一个是博士伏生,一个史学官孔安国。这两位老师对司马迁,进行儒家思想教育和系统的史学学习,为他全面学习史学打下来很好的基础。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司马迁谨遵父亲的教诲,在年少有为的年龄时期,司马迁走出了长安,徒步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其中就有他内心朝圣的地方,孔子的老家曲阜和屈原跳河汨罗江。所以那怕是是史学大家,也有自己崇拜文学偶像。
03
我走过这个壁画,来到一个太史公屋舍,里面有汉朝民房的摆设,我刻意停下来,将自己的小说《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拿出来,放在屋舍台阶前面。
拿出数码相机,把自己的小说和太史公这几个字照在一起,期望能给自己的小说带来一点仙气,或许能给自己脑子带来一点灵感,看小说有没有需要修改地方,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当然这个景点也有很多历史典故,我就不一一叙述,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说说这件事。
沿着凹凸不平的石道印往前走,这里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登上司马坡之巅,眼前雕龙画栋,身旁古柏参天,风光迷人。东有滔滔黄河,西有巍巍梁山,南可见魏代长城,北可见芝水长流。
广告
帝国60年
作者:鹤阑珊
当当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史学》: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958年具有争议的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为司马祠题诗,并铭刻在新立石碑上,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铱,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走过这些地方之后,终于可以见到了这个祠堂核心,司马迁的墓地,我先是环绕了一圈,然后面对他的墓碑,默哀了一分钟。没有带一些香火,当然景区也不让随意去烧,也只能草草做过拜祭。
司马迁墓,是被称为“太史高墓”,据石碑记载,自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汉阳太守殷济为司马迁修墓建祠始,宋、金、元、明、清历代曾多次对其进行保护修葺。
现存墓冢为砖砌蒙古包形状,相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修建,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墓冢高约3.08米,周长18米,墓定有一个古柏。枝分为五,人称“五子登科柏”。
墓冢周围嵌以八卦及花卉砖雕图案,其“八卦”象征了司马迁“究天恩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终极探索,因而司马迁墓地也被称为“八卦墓”。
04
从司马迁祠堂回来之后,我呆在家里,用内心感受暑假时间的快速流逝,随意翻着自己写的这部小说,三十多万字,四百二十页,厚厚的书本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
就像一个人的人生,不因为你的岁月增加了厚重感,就能代表你比年轻人知道的多,或者获得个人成就很多。
所以在我的小说里,两个主人公刘红叶、刘晓安姐弟,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然后延伸开展整个村里发生的故事。
都不能代表我对于整个村里历史有多了解。郭德纲在每次相声表演之前,都要谦虚称呼自己为相声界的小学生,比德云社在相声界强多的是。
所以当好友用作家给我做前缀的称呼时,我内心惶恐不安,何德何能敢以作家自称,在文学界我连小学生都算不上。
因为我写的小说只是一个受众面很小的乡村文学作品,而且在撰写的过程中,明显感觉自信心不足,因为我对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都不能写出最纯真的感觉,而且很不符合农村人的特点。
所以我在写的过程中,仿佛就给了自己判了“死刑”,连自己身边的故事都写不满意,那其他文学体裁,我那敢涉及,更别说把这些写成小说。
这个暑假,我刻意没有看小说,而是选择名家大师写的自传,或者是对于文学的评论,因为我害怕自己看那些小说,让自己的内心受到摧残。
不管是白话文提倡者胡适的一整套书籍,还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关于人生、文革以及佛的谈论,都让我内心归于平静。
人有时候很奇怪,明明已经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而且也知道解决的办法,但总是不着急,优哉游哉的到时候再说来敷衍。
所以我写的小说也存在很多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仿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总提不起修改的着急心态。
虽然生活依然充满了自律,早晨跑步,然后开始看经典文学作品,练习自己丑陋字体,记录着读书笔记和写作心得,但唯独避开修改小说的欲望。
那怕这部小说就放在我的书桌旁边,从这里我就认为自己离一个入门的作家还差的很远。
在我的心目中,所谓合格乃至优秀的作家,就是刚刚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老师(他的《人世间》获得矛盾文学奖)所说的一段话就是标准。我觉得,要是能做到这个标注,那才可以自己称呼为作家,别人叫你作家才不会脸红和厚颜无耻。
他讲到什么是文化?一个作家必须具备四个标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照相的善良。
05
在众多外国文学作品中,我偏爱英国文学作品和作家,抛开近期的政治问题,当然除了莎士比亚之外,英国也有很多文学大家。
比如我最欣赏的,在生活上备受争议的狄更斯,我最喜欢看他写的《雾都孤儿》,但是他写的《圣诞颂歌》,也是我爱看的作品,生于1843年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了这部小说,该小说是查尔斯·狄更斯三部圣诞小说之一。
该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一个吝啬鬼积攒了很多钱,然而他却不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他的侄子好意的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侄子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推辞,社会活动者请他为穷人施舍一点圣诞的饭菜,也被他无情地断然拒绝。
他晚上回到了家,夜幕里他看见了一张鬼脸,这真的是鬼?还是他的幻像?然而,鬼的出现却使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说的内容和意义,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是狄更斯在写的过程当中,经常在·凌晨不睡觉,到街道去散步,他不是构思这部小说,而是怀有“偷窥”的心里,透过每家每户的窗帘,在看每个家庭,都在干什么,都有什么人。
这些普通的人,在家里发生的事情,尽收他的眼底,他并没有给这些家庭提供什么建议,只是用内心记录所看到的一切。
他在《圣诞颂歌》里写道,这些家庭发生的事情,这处处寂静的凌晨街道,就是我最喜欢最朝圣地方。
有人这样评价《圣诞颂歌》:狄更斯不工诗,不谈玄,只是把小说的根基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植于人性的大悲大喜、大是大非中:对善的“无尽”潜力始终抱定信心,对恶的危害也“了然于胸”。狄更斯的好看是写给大众的。
06
关于这部小说《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撰写,终于告一段落了,我也不知道看到这部小说的人,会不会刻意在小说里寻找自己的影子,也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我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在写这部小说时,用最客观、最接近真实的笔法去描写,去记录,所以我已经做到无愧我心,没有愧对生我养我的这个故乡,就内心稍显安慰吧。
这部小说我写的什么东西呢?我就不剧透了,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去看一看,当然要多提意见,毕竟我还是写作的小学生,谈不上作家。
我只是想告诉你的是:这部小说既是刘晓安的回忆,也是我的回忆,晌午的太阳已甚是毒辣,地里也没几个人了。忽高忽低的大棚已经阻挡了干活人的视线,也阻挡了人们之间真实内心交流。
就像小学生看彼此的考试成绩一样,互相攀比。甜瓜价格起步很低,但很平稳。种瓜人的脸上难见笑容,也不全是愁容。互相询问卖的怎样,都叹一口气,说卖的不好,可回到各自的家,关起门来恐怕就是另外一种表情吧。
如果你喜欢这部小说的话,那就和我私信吧,我的个人微信:116295055,评论区前三名免费赠书,速速到评论区撩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