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WTF电影来了!
年度最争议电影来了!
威尼斯电影节首映,有的观众起立鼓掌,有的观众恨不得朝屏幕丢鞋。
观众这样,更别说影评人……
迷之又迷的,比如《RogerEbert.com》:
恐怖、勾人、迷惑……这是一部刷新你认知的电影。
恨之入骨的,比如《纽约观察者报》——
我不愿给它贴上“年度最差电影”标签,因为“世纪最差电影”更适合它。
评分网站呢,一个比一个不给面子:IMDb7.0,烂番茄68%,豆瓣6.7……
还有一个CinemaScore(有点类似中国的猫眼评分)给出罕见低分:
F!!!
这分数有多罕见?五年来第1个,21世纪第9个,影史才第19个……
真那么烂?
当然,也有人说不。
大师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就看不下去,发文炮轰刷低分的媒体和观众。
他的原话是:
这部电影不能被简单地定义解释,或者简化成两个词的描述。这是一部恐怖片,还是黑色喜剧,又或者是圣经寓言,道德、环境破坏的警世寓言?也许以上都会有一些,但是绝对不是其中单一的一项分类。
连Sir的偶像斯科塞斯这么说了,不看不行。
更何况,这两个小时的观影感无疑是超精彩的,因为悬念重重始终不断——
《母亲!》
Mother!
先说说它为什么值得期待吧。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他的代表作你没看过也听过:《黑天鹅》《摔角王》《梦之安魂曲》。
主演,两个奥斯卡拿奖大腕,“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西班牙一哥”哈维尔·巴登。
而且,片还没拍完,就搞出抓马。
导演达伦和大表姐,居然因戏结缘,为对方才华所吸引,拍起了拖。
各种激情秀恩爱啊——出街牵手、亲吻、同吃一个棒棒糖……
接受采访时,还各种晒细节,各种“你在我的眼中是最美”:
大表姐:他(达伦)向我介绍这个剧本时我就爱上了他。他十分出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胆、最富争议性的导演 ……
达伦:她(大表姐)是一代人中难得一见的演员……
然鹅。
不到一年,电影上映不久,两人就分了。
这一场60后与90后的短暂激情,究其原因,很难说不是这部电影给撩的。
这部电影的剧本,从诞生后就充满刺激——
大表姐说,第一次读剧本吓得扔到墙边。
女配角米歇尔·菲佛说,第一次读不懂,后来理解后,又感到狂喜。
导演达伦说,这个故事来源于他的愤怒,只花了5天就写完初稿。
Sir看完后,感觉很复杂。
一方面,全程被导演高强度的悬念叙事技巧所吸引,又反复击破自己不断跳出来的猜测。
过瘾!
看完再想,确如斯科塞斯所说,这部电影的含义绝非一重。
说它烂片,武断了。
如果你也好奇,不如在Sir有限剧透的情况下,一起欣赏下它的费思量之处:
对了,角色名就很费思量,没名,都是泛称。
没配乐,只有音效。
全片故事,仅发生在一间大屋。
乍看,故事关于不速之客。
一幢被树木包围的独栋豪华别墅,住着一对夫妻。
屋子曾经历火灾,靠女主人(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一砖一瓦修复后,焕然如新。
男主人(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是个作家,是个名作家,也是个灵感枯竭的老作家。
看得出,夫妻关系并不和谐,女主人想要孩子,可男主人无心于此。
陌生人的陆续到来,打破了这一切。
一个陌生男人(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想投宿,男主人没询问妻子的意见,就热情地留下了他。女主人很不爽……
一个陌生女人(米歇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饰)来找老公,男主人继续自作主张,热情地招待这对夫妻。女主人的不爽加倍……
(其实陌生夫妻同样令观众不爽,因为他们特把这里当家,还屡次用言语刺探女主人不生育的隐私。)
这才只是开始。
第二天下午,夫妻的两个儿子突然出现,在屋子里冲突,一个打死了另一个。
东西碎了,桌椅打烂了,地上全是血……
可奇怪的是 ,男主人居然对这一切,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包容和怜悯,他把伤者送去医院,还帮着张罗悼念会,独独把受惊吓的女主人晾在一边。
接着,无数陌生人涌入房子,可他们并不只是哀悼,有的开始在房子里刺探环境,有的甚至找到主人的卧室,想顺便做个爱……
女主人终于忍不了了,她赶走所有人。
男主人也似乎终于体谅了她的痛苦,两人和好,上床。
那么,风波结束?
再天亮,女主人预感自己怀孕了。
喜事成双,在目睹闯入者那一大家子的命运悲喜之后,男主人也灵感迸发,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一本新书。
他又一次红了。
你猜到什么事会发生吗?
对。陌生的人们来了,并且更多,做的事也更疯狂。
女主人还需要挺着大肚子,再次面临这灾难性的一切……
这当然不是一部纯现实电影。
惊悚有,犯罪有,魔幻有,超现实的饥荒、战争、大爆炸在片中都会发生,甚至还会有恐怖分子冲进来一个个爆头。
……怎么可能?
其实恰恰是这些,支撑着观者把《母亲!》往寓言方向解读。
甚至,它不止一个寓言,而是一部寓言集。
说到西方寓言,最核心的出发点往往是《圣经》(是的对不起,又要扯七宗罪了),不如先来看看国外网友都发现了啥吧——
第一重寓言,有关亚当和夏娃,关键词是色欲。
这栋孤零零的房子,就像伊甸园。
男主人就像上帝,女主人像地球母亲盖亚。
这在台词中就有暗示:
我想把这变成天堂
意外闯入的陌生男人,是亚当。
注意一个细节,夜晚入睡后,陌生男人剧烈咳嗽,女主人留意到陌生男人的肋骨处有个很大的伤口。
第二天早上,男人恢复常态,门口却多了陌生女人——他的妻子,就像由亚当肋骨变成的夏娃。
亚当夏娃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偷吃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在片中成了,陌生夫妻溜进男主人书房,打碎了男主人最心爱的一块玻璃(玻璃有明显象征意义,后面说)。
而闯入者的两个互相残杀的儿子,很像亚当与夏娃的孩子——该隐与亚伯的故事:该隐因嫉妒杀了弟弟亚伯。
陌生女人“夏娃”,正是色欲的象征。
她一进屋,就不断和男人“亚当”亲吻;
她引诱女主人喝酒;
色眯眯地教女主人穿性感内裤,诱惑丈夫;
她和“亚当”打碎了玻璃之后,罪恶让她性欲大发,疯狂拉着“亚当”进房亲热。
当女主人忍无可忍赶走“亚当夏娃”一群人时,厨房洗手台坏了、喷水,暗示着上帝用大洪水惩罚人类,洗涤罪恶。
原罪中,还有贪婪。
这是网友发现的第二重寓言,更贴近现实的词,应该是环保。
屋子,就像地球。女主人,就像地球母亲。
片中不止一次展示她与房子的紧密联系,当她将脸贴着墙时,能听到稳定的心跳声。
是她让屋子于火灾后重生,是她赋予屋子生命。
而屋子的男主人,代表的是贪婪的人类,他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妻子准备的一切。
从修复屋子到做家务到一日三餐……不仅如此,他还邀请陌生人一起分享这一切。
他对陌生人说,来吧,我的就是你们的。
前面说了,陌生人也不客气,他们破窗而入,抢走食物,冲进主人的床上亲热,甚至排队撒尿……
面对女主人强调的“这是我家”,这些人总是冷笑反嘲:
“呵呵?哦,是你家?”
这些暗示很明显——人类对自然母亲的索取贪婪无度,并且不知反省。
从此处也就不难理解电影用各种超现实手法,展示史上各种人类的浩劫。
无休无止的浩劫,令“自然母亲”终于难以承受。
目睹精心布置的房子成了生灵涂炭的战场,她决定炸掉房子,同归于尽。
男主人的台词,再一次暴露了人类的薄情寡义、反复无常:
等等,不要离开,我们会重建好的,我爱你。
母亲戳破本质的回答令人心疼:
你从没爱过我,你只爱着我对你的爱,我给了你一切。
第三重寓言,不少网友觉得是政治,很可能与西方近年的难民潮有关。
在这些网友的解读中,难民加剧了国内矛盾。闯入房子的陌生人,抢吃的,抢厕所,抢床……影响着原居民的权益。
而男主人,像政府。
他允许陌生人进入国家,乍看是济世救民的大爱,其实只是享受拥护和崇拜,却对激化矛盾的问题束手无策……
此项不多做评论了。
尽管你可能觉得,这些猜测是不是脑洞太大……
但导演达伦却挺认。
在电影首映前一周,他发文详述了《母亲!》的创作意图,的确包含了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甚至政治问题的担忧:
这是个疯狂的时代!随着人口接近8亿,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严重到无法理解:生态系统崩溃我们目睹着空前的灭绝;移民(难民)危机扰乱政府;一个看似分裂的美国帮助促成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条约,几个月后,它就退出了;古老的部落争端和信仰继续推动战争和分裂;有史以来最大的冰山打破南极冰架,漂流到海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极度荒谬的问题:在南美,游客为了自拍捕获被冲上岸的稀有海豚,致使它们脱水死亡;某些地区的人会被饿死,某些地区的人可以吃任何他们想吃的肉。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的足迹变得危险、不可持续,我们生活在一种否认我们星球前景和人类危机的环境中。
不论从哪个层面的隐喻来理解,《母亲!》都是让人警醒,略有不适的。
它想要的,是刺痛人类,促使人类改变。
为了强调“刺痛感”,除了海报的视觉刺激、故事的大胆另类外,导演在视觉和摄影上,也创造了一种沉浸式的焦灼体验。
在正式开拍前,演员们在仓库排练三个月,为了让导演找到“运动和摄像的感觉”。
为了强调沉浸感,拍摄尽可能采用大表姐的视角,镜头大多摇晃不稳,再加上色彩暗沉,让观众略感晕眩。
对人物的展现,也几乎都是肩部以上的脸部特写,压迫感极强。
感觉就像与一个人特别靠近、脸对脸说话一样,让人很难有喘息的余力。
比如这样:
这样:
这样:
这不是达伦第一次独创如此逼人的镜头语言。
在经典的《梦之安魂曲》中,他就运用了独特的“捆绑镜头”来表现角色的沉沦与毁灭。
别说导演过分,在达伦看来:
凝视自己最黑暗的部分,才能找到光明。
聊完了网友解读,Sir也想聊聊自己的(为了证明喜欢不仅是装个逼)。
不从《圣经》说,Sir对它的理解相对简单很多,更贴近故事本体,而非寓言性。
片名的《mother!》中有一个感叹号,本可以理解为“救救母亲”或“母亲危急”。
但除了警醒人们保护自然、改良社会的大命题之外,Sir觉得:
它也有对“个人”的警醒。
大胆说一句——这部电影其实不止一个“母亲”。
女主人,可以理解为生理意义上的母亲,意味着亲情与繁衍的伦理需求。
而男主人,一味追求创作上的“孩子”——他其实也是“母亲”,一个孕育个人社会价值的“母亲”。
这两位“母亲”,共同组成了现代人需求的两部分。
男主人忽视妻子的爱与生育,分不清外人和家庭的重要,因为虚幻的名利而放弃亲情与隐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路途上,现代人已经渐渐失衡。
你看,男主人从妻子尸体的灰烬中,搓出了一块“玻璃”,他的表情无比欣喜。
这块玻璃,象征着他对创作的灵感与追求,也象征着他对名誉和拥戴的渴望。
从追求成功的角度,他是超脱的;从伦理的角度,他又是极端冷漠无情的。
片名加个感叹号,在Sir看来更像一种朴实的质问:
你有没有为了躲避“平庸”,而牺牲了“平凡”?
你又会如何评价《母亲!》呢。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Sir都希望你,不要随便给它贴“烂片”的标签。
相信Sir,像这样张力十足的电影,往往很久才有一部。
所以,围绕它展开的种种思考或结论,都应该是开放的。
不用非得找本《圣经》装个逼,也不用非得像专业影评人那样思考。
从自己思考起,得到的答案才最有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电影首发站有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