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位安总在群里发了一幅图片,测试大家眼力。这要眼脑并用,如果稍微遗漏一个细节,答案就会迥异。
我目测了一下,先选5(因为3接的是1的低位,往4是不通的;其实,3往5的末端也是封闭的,但未关注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大家答案也各异。后来一同事再次提示管子有封闭。
我再仔细一看一分析,真实答案应该是3。右边1、2、7是装不满的,6不通;左边4、5也被提前封闭,果然是考眼力。如果从纯现象角度来看,应该选4,考量的是杯子延续下来的低位。
汉军主任给出另一种答案:“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要素很重要,流量和速度是关键,因此结果不唯一。”
如果从现象的现象来分析,也有道理,但我也怕汉军主任易中孔明的“空城计”。
人的认知能力、思考的广度总是有限的,生理进化的量变总是漫长的。目前人类对自身的认知还不到1%。这确实与智能电“脑”差距越来越大。
二
有时候我总会感到,人的认知、物种的进化、宇宙的运行,总有一个根本规律在运作。但似乎总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
我们都习惯于认知引力将物体彼此拉近。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引力也可以把物体分开。如果空间包含不可见的能量,比如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不可见的薄雾,那么这些能量雾施加的引力就会是排斥性的。
在暗能量数量更多的宇宙中,每当物质要聚集成星系,暗能量的斥力就会强到能分开这些聚集起来的块,星系无法形成。在暗能量值低得多的宇宙中,这些斥力则转为引力,使这些宇宙很快向自身塌陷,星系还是无从形成。而没有星系,则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因此在这些宇宙中,我们这种形态的生命没有机会存在。
而我们生存的宇宙,引力与张力就被正好微调到出现恒星与行星,允许地球上出现生命。或许这种“度”、这个“点”就是一种根本一致的万千规律在作用。
宇宙万物,人的生命体也一样,总要向这种“度”靠近,才能发挥一种最大的、真正的效能。一旦达到这个点,形成自身的“恒星”、“行星”,形成自身的“宇宙”,个体才真正被激活,是一种“活”的生命体、“宇宙体”。
当然,这都是我的臆想了!
三
穷人们很快被忘记
他们数量多过活人,但他们在哪里埋骨?
每个活人的背后,都有一百万死者。
没有人看到他们撒落在大地上的骨灰。
那层骨灰是如此的厚重,连空气也无法通过,
没有缝隙,风也通不过,雨也没法落。
地球就是一片灰尘的云,是骨头构成的土壤,连我们的遗骸,都无法容着。
——撒切尔雷·西特薇儿,《阿伽门农之墓》,1933年
20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