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第一》学会正确的平衡生活里的各个角色,是人生的重大课题

"妈妈,你现在是陈老师吗?”早上我给儿子抹脸霜,三岁十个月的儿子一脸天真地看着我问。

“对啊,妈妈现在是陈老师。”我回答。

我与儿子每天乐此不疲地玩这种“角色”互换的游戏。

起初原因是这样的,儿子一直很排斥别人动他的脸,无论是给他洗脸还是给他抹脸霜。为此,冬天一到,他脸上总是要掉皮,裂开口子。我与孩子爸及儿子奶奶为此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今年他上学,在一次他们的演出中,我发现他的老师给他化妆时,他很乖,一点也不排斥。我瞬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它来自于老师的力量。所以,后来一旦需要在他的脸上下功夫,我就从妈妈的身份变成了“陈老师”,当身份变成“陈老师”后,他便温顺得像上小绵羊一动不动的让我摆弄。

这种方法使我和儿子感到轻松并快乐。孩子在这个游戏中找到乐趣,而我也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乎,作为妈妈的我,一天可以不停的转换身份,陪睡的时候,我是妈妈;陪讲绘本和护理他脸部的时候,我们陈老师;做饭的时候,我是厨师;送他去上学的时候,我是司机……。而儿子也在我的角色转换里,他的角色也不停的转换,在带给他乐趣的同时,他还学会了,每个角色的责任。

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是实实在在的要充当很多很多的角色,例如我自己:我是孩子的妈妈,老公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公司的合伙人,自律读书的坚持者,写作营的学生……。

我需要在我罗列出来的这些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全力以赴。但事与愿违,尽管我特别的努力,时间做了缜密的安排,我依然没办法在全部的角色中做到最好。就比如:前段时间我的妈妈因为手被摔成粉碎性骨折,我作为一个女儿,但同时又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因为孩子上学,我没有能立刻回到我妈的身边,尽到一个女儿这个角色应尽的职责。因此我感到内疚。


直到我阅读《要事第一》的第六章角色的平衡的时候,我突然对于没能赶回去照顾和看望妈妈没那么内疚了,甚至释怀了。

书中提到,平衡它是一种”真北“原则。让我们遵循内心的方向。它不是让我在孩子或妈妈之间做选择,而是教会我如何在孩子和妈妈之间尽可能地做到平衡。而要做到这种平衡,我要做到绝对的真诚与及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我知道妈妈也希望我可以先照顾孩子上学,因为孩子只有我自己照顾,没有别人帮忙。而能照顾妈妈的有我的爸爸,我的弟弟还有我的妹妹。而于我,我在精神层面上给她关心,照顾。等到孩子放假我再去探望她也是可以的。

有时我们需要在短期内把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的某个方面,这可能有利于我们整体使命。这时不平衡就是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知道角色平衡很重要,但是有时候却做不到。那作者史蒂芬提出了三个培育角色平衡的思维,如下:

1,我们的”自然“角色来自我们的构想(角色,使命,原则)

2,每个角色都是一种服务(信任与责任)

3,每个角色都包含四个基本层面(身体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层面、心智层面)

另外,从第二象限是程安排里也可以培育平衡。

当我们从整体角度理解”平衡“和”角色“让我们超越”时钟乃唯一“所强加的传统限制。当我们把生活中的每个角色之间真正的深刻联系起来,看到协作增效的无限机会。它导致”富足心态“。

时间这种东西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智慧却是无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