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泥土与文明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泥土是无数文明的起点,文明从泥土出发,驯化原始的谷物,发展最初的农业,奠定立国的根基。肥沃的泥土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明。泥土也是很多文明的终点和归宿。远离了泥土的文明最终都会灭亡,回归泥土。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文明被埋没在泥土中,有待后人考古挖掘。任何文明面对卑微的泥土,都要低下高傲的头颅。
同文明一样,泥土也与人类个体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人类需要从泥土中获取滋养。泥土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这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开始的木材,到后来的煤炭,再到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均和泥土有关。人类从泥土中获取依存,最终也归于泥土之中。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贫民百姓,死后最终都会葬在泥土之中。土葬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主要葬礼形式。人类死亡后,肉体回归泥土,成为泥土的一部分,反哺自然。
泥土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寄托,代表了人类对土地的感情,也饱含着人类对故乡的思念。《乡土中国》中讲到,古时候游子远离家乡前,长辈会递上一包家乡的泥土,让游子随身带在身上,在异地水土不服时,用这些泥土熬汤喝。《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的父亲在离开阿富汗去美国的那个夜晚,拿了一个小瓶子,装满了故乡的泥土。
泥土是人类信仰的一种体现,人类很多精神生活都从泥土中获取本源和力量。西方神话中,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同样,中国神话中,女娲也是用泥土捏人。盘古开天辟地后,血液化为江河,骨肉化为大地。泥土代表着一种简单和朴素、本真和谦卑,彰显着智慧和公平,反映着正义和广怀。人类越贴近泥土,越能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忘记泥土意味着背叛和灭亡,也导致精神的空寂。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人在死亡后只有回归泥土,灵魂才能安息。
泥土是原点,亦是终点。泥土掩埋了无数的辉煌,也孕育了无数个新生;覆盖了无数个罪恶,也开启了无数个光明。百代万世,只有泥土是永恒的。历史正是在泥土的原点和终点中进行着兴衰往替。以时光盟誓,我们每个人的匆匆一生,必定会步前人后尘,最终都会沦为尘埃。即使进入最终的无机生命阶段,生命的意义已经无从谈起,人和泥土已经失去了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