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生在眼前的一起交通事故,索性的是没有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一个60多岁的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突然从路口冲出来,头都不回直接就拐弯!后面的车一个急刹车,在离他不到5厘米的地方停下,发出一声刺耳的声音,大爷竟然只是淡定的回了个头,连减速都懒得减继续往前开。估计开车的小伙子,吓得不行,也气的冒烟儿,他追上大爷和他理论,“我刚才要是把你撞死了,你家里咋办?!”
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的出现,给好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最佳的交通工具。轻便、省力、速度快,没有任何使用门槛,不用了解交通规则,购买后,只要胆大就能免试上路!这埋下了诸多交通隐患。
当前,交通管理规则体制下,似乎机动车成了最弱势的群体,闯红灯要扣分、酒驾要入刑,这些政策当然是必须的,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但是,交通秩序的维护既要管好机动车驾驶员,也要兼顾行人、非机动车和电动车等新出现的交通参与者。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为世人诟病,全世界出名。我们承认这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有一定关系,但是,我不认为完全都依赖于素质。道德层面的约束是社会治理的底线,闯红灯违法成本低,难于处罚,没有专门的法律限制,让闯红灯屡禁不止。
每个人都是交通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该为交通秩序的维护负责。国家层面,全盘考虑交活动的各个主体,既以人为本又以安为本,制定更为详细和人性化的法律,让各个交通主体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约束。社会宣传和教育也必不可少。良好社会氛围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是最深远的,走心的公益广告让人身心都受教。
同事赶时间去送孩子闯了个红灯,结果孩子不干了,非得让妈妈退回去,等到绿灯再次亮起才能过马路,娃娃的交通规则意识,让大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