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评价,让教育更美好
——听于兰老师讲座有感
文/张永刚
多维评价,就是多角度、多层面、多次数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是学生终身成长的需要。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课堂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我们需要从人成长的方面,对学生以积极的、促进的、正面的评价。
学生小张每次见了我都会主动地打招呼,热情地交谈,有一次下雪天参加集体活动还抢着搀扶我过马路。
学生小李每次在校园里看到我,总是远远地避开;有一次周末在街上相遇,我们骑着自行车迎面而过,他却把头扭到一边,不顾有交通事故的危险,直到我们擦肩而过。
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同一件事情,其表现却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在想这件事的缘由。直到听了于兰老师的讲座,我才想到:除了有个性的差异,还有对于教师评价的回应。
小张入班第一天主动擦黑板后,我在全班表扬过他,还号召大家学习他主动热情,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而小李开学第一天就迟到,而且连续迟到,每天都要批评他,就是看到他的一点光彩,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难道真的是这个原因吗?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
刚毕业那会儿,我代初中一个班的语文课,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不愿学习,但对绘画情有独钟。一次小测验,他作文一字未动,我大发雷霆,一场争吵过后,他就辍学了。如果当时我换一种方式,让他把写得内容画下来,再慢慢引导他写下来,如今,他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调到市里第一年,我代初一的语文课,班级里有个男孩学习还好,但后来成绩一直下滑,我发现他接触最多的就是班里的一个不愿学习的后进生。有一次,他的妈妈到学校来了解情况,我就顺嘴说了这一情况,结果在那个后进生去找他玩的时候,他妈妈就把我的原话反馈给了那个后进生。那个后进的孩子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老师,我恨你。这是写封信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这届学生,班里有个女孩,学习中等,为了能提高她的注意力,在学习上再拔高一点,我上课经常叫她回答问题,但每次她不是答非所问,就是静而不语,我常常叹气,用鄙夷的眼神看她,就是其他同学发出嘲笑声,我也没能及时制止。她的学习依然停滞不前。
……
从来没有深层次地想过这些事情,今天想来,这些都可以看作评价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只有科学的、积极的、艺术的评价,才能让我们每一个孩子抬头挺胸,成长为一个自信乐观的人。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多维评价,才能让教育更美好。
评价目标要多维。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久以来,分数至上,以“分”取人,因“分”施教,已成为我们根深蒂固的评价目标。排座位要看分数,评三好要看分数,竞班委要看分数,甚至于两个学生闹矛盾,老师解决问题也要受分数的影响。我们恰恰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评价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人才。所以,教育评价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立德树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此,教育评价不仅仅要围绕学习展开,更应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人。引导学生修身养性,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引导学生求同存异,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公民;引导学生天人合一,成长为一个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命。教育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除客观公正外,还应该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自己主动成长。
评价内容多维度。
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此为核心又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这一基础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一社会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一自我发展素养。以此为中心,又辐射到各科的核心素养。所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就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这样的评价会让更多的孩子变成废品;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摇篮,评价学生更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这样的评价会把更多的孩子拒之教育的大门外。前几年,国家确实在这些方面已有所改观,设置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从道德修养、学习能力、运动健康、审美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和学生的升学联系在一起,这当然是好的,但落实在学校就完全变了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学习优秀的孩子升学,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依然是唯分数至上,只要成绩好,综合素质一定要评为A。最近,评价方法又有所改变,班主任和学校教师只是客观地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至于学生的最后评价结果,由教育局按一定的制度给出。无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多维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客观的,积极的评价,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价方式多维度。
很少有学校或者老师,把对学生的评价当成一件事,所以教育的评价呈现单一化。很少有学校或者老师,研究学生的评价,所以教育的评价呈现简单化。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为试卷评价和口头评价,这两种评价都集中在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整体评价。试卷评价只让一小部分学生找到了自信,却打击了多数同学;口头评价过于简单,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于兰老师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这两种评价方式,还有问卷调查、档案袋评价、体态语评价、互联网评价等等。问卷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把我学生在一些问题、一些科目、一些方面的情况,有利于我们把我现状,因材施教。档案袋评价会生成一种动态的评价曲线,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自我成长,达到评价的最高目的。体态语的评价方式往往被我们边缘化,特别是面对很简单的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很大众的情况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我们不屑的表情本来就是一种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我们还不自知。互联网评价需要我们去挖掘,把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引到促进自己成长的路上来。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教育的美好未来多了一份信心。
评价主体多维度。
评价主体就是对被评价者做出评价的对象。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过程,参与这一成长过程的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还有同伴、社会以及孩子自己。传统的评价主要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这样的评价比较单一,往往比较片面。好的教育还要把学生放在集体之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反而会事半功倍。而最好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是教育的重点。在《哪吒·魔童降世》中哪吒在父亲的引导下,认识到“生而为魔,那又如何?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这就是哪吒在教育引领下形成的自我评价。这一评价不仅拯救了魔童自己,也拯救了灵珠敖丙。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在自己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因为最有价值、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数量多维度。
记得我们学校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求用“2+2”的形式对课堂进行评价。也就是给这一课堂评出不同方面的两个优点,同时指出不同侧面的两个问题。于兰老师采用的是“3+1”的评价形式,也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评价学生的优点,并指出一点不足的地方。这样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让我们多看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的优点,然后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了。平时教学中,因为分数至上,所以我们往往会放大成绩优秀学生的优点,甚至漠视其问题;而又往往放大了成绩后进生的缺点,漠视其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秀的学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完好的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后进生也有自己的亮点,发现亮点,点亮亮点,这样他们不仅他们走向更好的自己。
总之,听了于兰老师的讲座,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受益匪浅。我深信,只要科学施教,艺术施教,爱心施教,带着多维评价这把钥匙,我一定能找到一片更加美好的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