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王国: 区块链开启薄组织时代

以太王国:

区块链开启薄组织时代

我的热衷美剧的朋友Echo,曾经跟我细说比特币多次出现在剧情里。在她钟爱的美刷《傲骨贤妻》第三季中,有美国财政部寻找比特币创始人的片段。女主角艾丽西亚接到这个案子后,因为对比特币完全不熟悉,就去请教上高中的儿子,儿子对她好好地科普了一番。在剧中,当时3 美元兑换一个比特币 , 那可是 2011 年。在剧中,美国财政部和法官最后也没有找到比特币的创始人,但是法官裁定比特币是货币。

美剧《硅谷》讲述5 位程序员和他们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 创业公司的故事 ,从第四季(2017 年播出〉 到第五季 (2018 年 播出〉 一步一步引入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和加密货币的概 念。男主角理查德在第四季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这个想 法近乎是革命性的 ,通过手机网络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 、点 对点的互联网 。《硅谷》 第五季的情节正是围绕着理查德的去 中心化的新互联网而展开。

2019 年年初,美剧《国务卿女士》 第五季的第 13 集讲述了 加密货币挖矿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女国务卿家的网络速度突然变得非常慢,给网络提供商打电话咨询后,得知有很多设备接入了家里的无线网络。女国务卿的先生也发现家门口有一堆用于装显卡、硬盘、CPU 的空纸箱子。原来国务卿的儿子杰 森买了设备在家里挖矿。杰森说,他一个月挖矿赚了3000 美元, 强烈要求在家挖矿赚钱,这样可以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对抗风险。

“人们可能都听说过数字货币,但是他们都不明白数字货币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标题而己。” 比特币专 家布莱恩·斯托克勒特 ( Brian  Stoeckert) 说,“这也是能让他 们跟随故事线发展并用独特视角看待故事的一种方式.”

在技术激活世界的今天,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一个过程:“看不见” “看不起” “看不懂” “来不及”:任何 一次财富的缔造必将经历一个过程 :“ 先知先觉经营者 ;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中国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如是说。

第一阶段:你说的这是什么东西,没昕过,好像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吧。拜拜!

第二阶段:这件事和另一件事差不多,似乎没有什么新奇的,还搞得这么玄乎,肯定是骗人的,如果真有这么厉害,世界早就被颠覆了。所以,肯定是骗子们导演的一场骗局,大概是想趁机捞一把。我是聪明人,是不会参与的。

第三阶段:这个东西有点意思,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我不能袖手旁观,可是好复杂,看不明白,东问西打听,跟自己斗争半天,在大门口眺望徘徊,把新闻熬成了历史。

第四个阶段:类似的东西虽有,根本原因却不同,我想明白了,被深深地吸引,全身投入。如我所料,这将是一项改变世界的伟大技术 !

几乎所有人都会愿意去相信,只有爆发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才能拯救进入停滞周期的世界经济 ,但几乎没有人能够看清 , 未来的技术进步会出现在哪里。技术与科学不同,自有其演进 的路径和方式。历史长河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科学, 但有技术,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的 《天工开物》 记载了各种精巧的工艺 ,其中有一幅插画 ,描绘的是农夫从田 地里捡拾或通过淘洗获得铁矿石 ,作者宋应星以此认为铁矿石 是长在土里的,可以像农产品那样被种出来,刨出来后下场雨, 还会再长出来 。在某种程度上 ,的确如此,只是铁矿石 “长” 出来的时间比玉米长出来要长得多。

技术无处不在 ,技术改变生活 ,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划分历史时代。但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技术。阿瑟说,技术就像生物一样,也有基因、能突变、不断进化。所有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就像所有现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找到原始的祖先一样。并且,如果我们像解剖生物一样去解剖技术,就会发现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组合。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又有零件,这样不断深挖拆解下去,就会发现,复杂精妙的技术最终都是平凡的零部件的组合.

为什么技术是模块化的组合方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 Simon(赫伯特•A.•西蒙〉曾经讲过一个制表匠的故事.假设每块手表都有 1000 个零件,第一个制表匠,一个人按照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方式安装 ,若是出现一个小错,或者是工作被打断,他就得从头再来:第二个制表匠,把手表分成 10 个母 模块,每个母模块又有10 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有 10 个孙模块,那么,即使他装错了,或是工作被打断,损失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模块化的技术更适合进一步的创新,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个模块更新,或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新的组合。

我们需要承认,大部分技术工作都是“标准动作的日常工 程” ,即按照己有的技术模板,不断“复刻"出解决各种问题的 新版本。人们日复一日地依葫芦画瓢 ,最多在应用不同问题的时候做一些小小的改动。但是,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变革,聚沙成塔,这些不起眼的创新最后能导致巨大的变化正如牛顿所说:顿悟来自连续不断的思考。

因此,技术突破并非来自天才观点的横空出世,大部分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或是从其他“领域” 找到新的工具 。技术创新中应用的原理大多来自己经存在的方法、理论,发明的核心实际上是“挪用”,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借鉴。 在时尚界,常有各种看似不着边际的混搭风格备受迫捧和流行。 技术创新也如此 ,创新即“混搭” ,把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物联系起来,以一种出其不意的组合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

所有的素材其实都在你手边,而创新就是大胆地跨界、大胆地模仿,每一个技术设计者都是一个时尚艺术家。

然而,有一项混搭技术恐怕是迄今为止人类科学史上最为异常和神秘的技术,因为除了它,现代科学史上还没有哪项重大发明是找不到发明人的,它就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什么?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来回答这个问题,角度不同,答案也会有些不同。开发者会告诉你,区块链是一个存储在数千台计算机中的分布式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记录,并以拜占庭式机制〈一种容错共识机制)保障安全,使得区块链比起传统的信息存储更难以被篡改。中心化的数据库,比如你的大脑,容易受损。而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则向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阅读,但不会被任何一个单一实体所控制。所以,财务人员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区块链就是一个新式的会计记账账本,不可篡改.

我不禁想起印度的一则寓言故事《盲人摸象》,是关于一群盲人的故事。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的模样,而是通过触摸大象的身体来判断大象应该长什么样儿。每位盲人都能感觉到大象身体的不同部位,比如长长的象牙、粗壮的象腿等,然后根据各自的经验描述大象。这些人很惊讶,他们对大象的描述是不同的,甚至怀疑其他人可能在说谎.对于新生事物,我们惯常会去体会它带来的感觉,以及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类比的事物去增强这种感觉。如果要用一种己知的事物来形容区块链,似乎有难度,容易出现“盲人摸象” 的错觉,因此 Vitalik 曾说:“区块链是一种有趣的全新有机体 ” 他在接受美国 tankmagazine 杂志的采访时,对区块链做了一个 有趣但模糊的定义 ,即区块链是介于开源项目、公司、国家、 语言之间的奇怪事物 ,它具有其中所有四个属性的部分属性 ,但它又不完全像其中的任何一个。这种四不像的解释看上去模模糊糊,却反映出区块链的一些特征。没有准确的行业定义,更加驱使我们去看看其己经呈现出来的特性。

1.1 奇怪的事物:介于开源项目、公司、国家、语言之间

1.1.1 开放的}原码和组织世界开源,简单来说,就是开放源码。编译器处理的高级语言代码叫作源码。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开源软件是如何运行的,你只需要阅读它的源码,当然你还可以修改源码。开放源码带来的好处是,在代码层面可以动手解决bug (漏洞〉 ,在社会层面 更突出的地方是任何人都可以 参与进来,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学 习编程,不再是捧着课本教材看可能过时的范例,而是可以直接看优秀程序员码出来的 “鲜活n  源码来学会编程 。自Linus Benedict  Torvalds   C 李纳斯·本纳第克特· 托沃兹〉 创建 Linux 以来,开源思想在软件界盛极一时。直至今天 ,计算机类开源 产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很多 ,使用也非常广泛。伴随着开 源的繁荣,生态也越来越大,就像李开复说的= “没有开源, 就没有今天的 Googleo   "起初我对开源社区的印象是,一群渴望释放自由主义精神的“极客n 们的自留地,但似乎又感觉缺了点什么。怀着对开 源社区的好奇心 ,我拨通了两位“码农” 朋友的电话。第一位是从业20 年的资深架构师范锦锋 ,一位耿直的中 年太叔。我开门见山地问他:“你认为什么是开源?” 他毫不犹豫地 扔过来一个另类的答案 z  “穷人的狂欢呗!然后慢慢变成了大势。” 他继续解释道= “一开始玩开源的都是什么人 !不要看现在有这 么多大公司,以前可是具有几个 4 极客’ 在玩  你可以理解成 4农 民起义’ 。富有头脑的 6 统治阶级’ 一看,再不’招去’ 就要打 翻自己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打入其内部,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我狐疑道,“也就是说,进入开源社区的大公司们其实是企图给大家画个圃,让大伙在里面玩,今天给我修复这个,明天给我找个bug ,慢慢地开发者们还爱上了这个不给钱或者给很少 钱的伪甲方爸爸 ?”

“你这话,太精辟了!” 他大声地乐呵道 ,继而低声又坚定 地说,“不过,这只是他们的想法,实际是不会达到的 。社区的 治理不是一两家大公司能控制的.加上本身大公司之间会有竞 争,开源社区也会限制他们这么做。最典型的就是 Java 对待微软。 现在基本是一个平衡吧 ,互取所需,目前还不能看到东风压倒 西风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现在的 4码农’ ,天生就有革命意识 ! 阿 Q 常说嘛,革这伙妈妈的命。”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曾任开源中国社区管理员的王文刚。他一直在知名的外企做着软件研发,比较早地参与开源社区的运营管理。他对开源的形容比较形象化,“在开源的空气中有一 股橙色的气流 ,就像拥有像宗教信仰一样的热情 ,像Linux Android 操作系统等,主要的技术楼都是由开源精神创造或发起 的,公司性的东西反而会非常弱化 ” 他还提到了开源对个人 和公司的好处。

开源社区能提高个人贡献者的品牌影响力或者声誉。积极投身开源社区的人,通常心态开放、乐于分享,长期坚持下去,比较容易获得个人名气和品牌的增值,甚至成为有号召力的人。社区里都会存在灵魂般的领袖人物,会有一个leader (领导者) , 要么博客写得好 ,要么口才厉害,要么开源的项目做得多。这 种增值的好处,最直接体现在工作机会上 。从最近三五年来看, 直接从开源项目拿到报酬的人微乎其微 ,但靠开源收获工作机会的人很多。比如有些公司的HR 如果在开源社区里寻找技术人 员,入职前他们就能太概知道技术人员的代码能力。在 Github (全 球最大的开源协作和软件项 目托管平台〉,你有一个很牛的账号 , 甚至都不需要简历 ,就能被相中。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对个人 的影响是,开源对程序员的性格带来的改变,比如在交流上程 序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

对公司而言,他们不能雇佣所有需要的人来开发软件,他们需要更广泛的前沿程序员生态系统,当他们发现分享更有效时,开源开始变成一个很挣钱的模式,比如在开源里面可以找到一些流量、一些厉害的人才.公司想赚取流量,在开源社区打广告,有很多赞助商愿意出钱做品牌露出。公司基于开源做高端、定制版等私有框架来实现盈利。

开源社区的运营方式是以城市为单位组成分舵,提倡线上线下020,加强关系的聚合。3 5个组织者 ,相当于管理委员会 , 引导和组织活动,半个月一次的沙龙,纯技术讨论,没有广告, 每年有 2 3 次大型活动 。组织者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活 动资摞可以由社区里的爱好者们贡献 。Gi也ub 做得最好,被微 软 75 亿美金收购,Google 、百度都在上面做贡献 ,社区很繁荣。

关于开源的研究,始于1997 年。Eric S. Raymond 曾写了一 本叫 《大教堂与集市》的书,力挺开源模式挑战中心化的公司

模式,将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所采用的模式比喻为“大教堂” 模 式,将Linux 世界采用的模式称为 “集市” 模式。两种模式的根本不同点在于 ,他们对软件排错有着完全对立的认识,并提 出Linus’s Law  〈李纳斯定律) ------:只要眼睛多,bug 容易捉。

李纳斯定律道出了“大教堂” 模式和 “集市” 模式最关键 的区别:在“大教堂建筑者” 看来,bug 是棘手的、难以发现的、 隐藏在深处的,要经过几个人数月的全心投入和仔细检查,才能有点信心地说已经剔除了所有错误 。当发布间隔越长,等待 己久的发布版本并不完美时 ,人们的失望就越发不可避免 。对 “集市” 模式而言则完全不同 ,在上干名合作开发者热切钻研 每个新发布版本的情况下 ,你可以假定 bug 是浅显易找的 , 或者至少可以很快变得浅显易找  。所以你会频繁地发布新版 本 ,以获取更多的修正 ,其副作用是良性的 :即便发布的版 本中有些小问题 ,你也不会损失太多 。

开源软件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于是开源社区开始兴起。开源社区也被形象地比喻为“市集” ,有 着不同于软件开发企业的本质特征 :软件开发企业内部的员工 是基于利益关系而组织在一起的 ,而开源社区内部的各个成员 是基于兴趣走到一起的 。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 ,开源社区显 示出一些传统公司不具备的特征,如下页表所示.



区块链项目继承了开源社区的精神,不仅具备上述开源社区几乎90% 的特征,还在第3 条 “酬劳回报” 上取得了重大的 突破。虽然区块链所有的源码是开源的 ,可以供任何开发者来调用和修改,但在经济机制和激励方式上迈出了进化的一步, 所有在区块链开发者社区做贡献的人可以获得报酬奖励 ,甚至是较为丰厚的报酬奖励 。因此,区块链在开源的基础之上,更增加了价值衡量和价值兑现—每个贡献者都可以赚取或投资持有价格的加密货币,当参与的人越多,获得的价值就越大,如此正向循环,每一个人都从价值增长中受益同时,你可以加入某一个区块链项目并遵守其构建网络的规则,或者你自己构建一个网络。在Github 发布的 2018 年年度报告中 ,有一项关于前十个增长最快的开源项目统计,以太坊排在第五位。

开源演变成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开源的发展,从建立起了大家的连接和分享意识,到形成了协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雏形,再到当下区块链为开发者们赋权,让参与者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回报,尽管脚步是缓慢的,一开始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一群人在一定距离内妥协和合作,但最终会成为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方式,我们能够预见的是,未来太规模远程协作的基础越来越穷实。

1.1.2   像公司,但个人拥有选择权

什么是公司?Peter  F. Drucker  ( 彼得·德鲁克〉 在 《公司的概念》 一书中指出:公司是为实现一定社会目的的组织手段。 公司将人、财、物这些资源进行汇集并用于生产.

公司通常会由管理层制订好具体路线,并以控制和指引的方式让员工去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为中心化的公司服务,中心化的公司给员工安排各种职务、发工资、发奖金、发股票,来激励员工不断地为这个公司的事业服务并创造更大的价值。因而,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以劳动雇佣方式来体现的。

对太多数人而言,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会进入一个叫作“某 某公司”  的地方,开启长达几十年的传统职业生涯 ,按时去一个固定的地方上下班 ,服从公司的安排和管理,遵循公司设计 的岗位、职级以及职业发展通道 ,不断以“打怪升级” 的方式谋求升职加薪 。这个过程中 ,我们能够看到和体会到显而易见 的公司特征E   高度集中化。这种集中表现在:政治权力上的集中, 比如 CEO;组织架构上的集中,比如总部:运营逻辑上的集 中, 我们不能将它们真正地分成两半.

在劳动雇佣关系下,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职场问题,比如不喜欢工作内容,不能参与业务决策,多层组织架构导致的信息传递衰减,个人职位晋升之路漫长,涨薪困难,甚至面临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等等,我们没有主动选择权,大概率只能被动接受。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你的上司或老板,你可以投诉或辞职,然后换一家公司开始另一个循环。

然而,当区块链出现后,一切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以比特币为例,2018 年 11 月 1 日是比特币白皮书诞生 10 周年,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没有公司,没有股东会、董事会,没有员工, 没有经营场地 ,没有资产负债表,它靠什么成功有效地运行了10年呢?谁来决定这个网络怎么运行 ?显然不是由董事会和管 理层做出来的决定 ,而是依靠一套共识的数学算法和多样化的 群体决策来进行经营治理。

无论比特币代表区块链1.0 时代、以太坊代表区块链 2.0 时 代的论调是否成立  ,区块链带来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延续着公司为实现一定社会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又打破了公司固有的结构特征,让我们看到了技术驱动的算法管理和非集中性的分布式管理带来的新组织形态。其中,又以以太坊的现行规模和成效最为显著。

过去,任何的交易活动都需要中介来作背书和解决信任问题,在缺乏第三方的情况下,两个陌生人不可能达成一笔交易,就像我们在淘宝上买东西需要有支付宝一样。而现在,区块链作为可信任的技术手段,基因里所携带的“去中心化” 具备了非比寻常的作用和意义:第一,在区块链上完成任何一笔交易不再需要第三方这个“中心”第二,经济活动不再需要“公司” 这样的组织和管理手段 :第三,原来建立在公司制度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这种激励不再是中心化机构建立 , 而是以加密货币和社区机制来共同实现 .

通过区块链,我们开启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将有权选择不同的立场。就像在社区里,如果人们更喜欢你的方法,他们会蜂拥而至。虽然社区里也会存在一批核心开发者,但是他们只是拥有专业方向和蓝图设计的指引权力,他们需要更多人的支持才能走向理想中的远方。

正如Vitalik 在接受采访时发出的以太坊式的招募邀约一样:“你可以成为瑞士组织以太坊基金会的全职员工.你可以是从以太坊基金会获得资助的人 ,你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或一个有想法的知识分子 ,你可以只是喜欢和我们一起出去玩,而且碰巧飞机飞到我们所在的同一个城市 。你可以是某个以太坊项目的工程师。你可以是一个正式的组织,在以太坊基金会之外工作, 甚至比以太坊基金会内部的一些人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我认为 这是许多成功创新的来源 。所以,你既可以选择跟随我并拥有 与我一样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选择为一些传统公司工作 ,并申 请一些以太坊基金会的资助来开发一个项目 。你也可以选择和 伙伴一起开发以太坊应用程序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作一个在家 工作的 6 独狼’ ,你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任何选择。”

无论是加入以太坊,成为以太坊团队的一员:还是成为一个“独狼”;或是加入一家传统的太型企业,甚至是加入创业公 司,所有的选择,在于你自己。You’rethe boss.

1.1.3 像国家,但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多方之间

Vitalik 也谈到过区块链的部分国家属性 ,他说:“ 区块 链也像是国家 ,因为人们经常对它们也有类似宗教或政治的感 觉。对于我来说,Bitcoin Core  〈 比特币核心钱包〉 和 Bitcoin Unlimited  (比特币无限) 之间的辩论看起来与美国政治非常相似 ”

区块链与国家的相似和不同至少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体验感受上,拥有类似宗教或者政治上的拥护和追随。就好像,Vitalik 不仅被视为以太坊的发明者 ,也被视为

以太坊的“大祭司”——没有正式的权威,却拥有巨大的软实力和极高的声望,有些开发者声称第一眼看到社区里的白皮书时就为之痴狂,发誓要为他工作。

第三,在治理上,区块链延续了现实社会的有效制度,只不过是用机器的方式。我们可以想想,现实世界里为什么我可以相信你、愿意跟你签合同,是因为我相信法律和背后的一整套司法制度在背书。这是久经考验的,几乎是我们所有人都相信的共识。在区块链的虚拟世界里,将人来做的判断和执行,改为由机器自动化操作,并用机器进行规模化。就像工业革命一样,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区块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交易系统。我们是在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一切都是在商业世界里面发生过,用技术来实现的东西,但是并不涉及政治.

第三,在自主选择上,区块链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你可以进入、退出任何一个区块链。要知道,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即使不喜欢所在国家的管理方式,也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移民到其他国家,即便是可以,也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这种代价可以是金钱投资上的,也可以是技术资源方面的。但区块链则不同,如果您不喜欢区块链A,你可以抛售它的 Token

〈代币并自由地迁移到其他的区块链。甚至于,你可以支持其他人对A 的分叉,或者,如果你有足够的进取心 ,可以自己管理一个新的分叉 。虽然分叉不是免费的 ,但相对于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而言,它比较便宜和容易。

1.1.4  像语言:逻辑中的化,使用分散化

语言学家Samuel Hayakawa  ( 塞缪尔 ·早川)在《语言学的邀请》一书中说,语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形塑、引领、增益和积累人类昔日经验,形成今日生活。人类间所有的协定或赞同与认可都要通过语言的程序才能得到,否则根本无法实现. Samuel 一语道出了语言作为协作工具的属性。

区块链与语言,看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事物,但仔细琢磨,也存在着一些相似的特性。

首先,两者都是表达方式。人是会说话的动物,因而产生语言。区块链是以计算机语言来集中呈现的,本身也是语言的一种逻辑表达方式,以机器的方式存在,实现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其次,语言是社会性的,有一套中心化的逻辑,没有一种语言的存在需要集中式的基础设施,并且语法规则并不是由单一的个人所创造或控制的但语言在使用范围上是去中心化的,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会说英语,但在本地化表达上呈现出各自的进化特色。区块链也是如此,程序逻辑上中心化,但使用、构建范围上是分布式的,是无国界的,组成社区的人可以是互联网上的任何人,以太坊遍布全球的几十个社区,25万名社区成员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你在哪里 ,你都可以运行以太坊, 都可以随时参与和使用任何的应用程序 ,或者自己构建一个新产品来邀请其他人加入 。

第三,两者都可作为协作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广泛的合作,以适当的方法听说读写并累积经验,所有人都可以随时利用这些经验,最终使得人与人一起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上共同生存下去.区块链实现的一个功能也是大范围协作平台,将人们的经验汇聚一起,形成规模宏大的公开的“知识共享舞台”,任何人都可以加以利用和继续创造。这种连接的媒介性与语言是很相似的 。更有趣的是 ,当语言变成一种仪式,它所引起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附带上团体情感 ,这种仪式般的情感,最大的好处是重新加强了人与人的团结。区块链里诞生 的新语言,诸如“HODL ” “BUIDL ” 等使得人们围绕一个目标抱团取暖、共同进退。关于新语言是如何带来新的文化 ,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讲述。

说到这里,似乎越解释越迷惑:区块链究竟是什么?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比较准确的可套用模型,因为各种的“像” 和“像”让我们无法进行简单的类比。但是,即便是无法类比的新事物, 区块链也始终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 ,理所当然地会携带人类组织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那么,这样的一个“四不像” 组 织在过程中是如何朝着优化的方向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呢?新事物的最大空间就在于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和共同作用力。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更容易地连接到全球经济之中,也让不同的项目便捷地相互连接。随着整个行业的成熟和市场容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涌现,比如今年闪亮登场的美国互联网巨头Facebook 发行的数字货币 Libra. 在 Libra 的 “逼迫” 下,各国央行们幡然醒悟开始正视 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 ,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提上了日程, 构建新一代基础设施的时代已经到来。

1.2 神秘的发起人:一群密码朋克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其貌不扬,顶着卷曲凌乱的头发,蓄着蜿蜒纠缠的胡须,甚至衣着邋遢。

他们对物质没有要求,生活简朴,甚至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但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科技,玩着最炫酷的技术.

他们信奉“Low life,  high tech”,追求心灵上的极致圣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277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89评论 3 3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62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5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0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92评论 1 30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3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92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2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636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8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92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92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2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91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13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