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天下无字书》是丁学良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写的自己游学游历时认识的一些人和事,用行万里路的视角带领我们认识他眼中的世界。
丁学良先生是八十年代公派赴美的留学生,那个时代个人的选择很少,专业选择上要参考国内派出单位的意见,也限于他自己的认知偏见,选择了社会学系,按他的说法应该选政治学系,但那时政治学系在哈佛叫政府系,他不想与美国政府有什么瓜葛,选择了社会学系。
这个决定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首先英语不过关,上课听不懂,课业又重,社会学又不是他热爱善长的,常常到了恐惧交论文和考试的地步,他自曝有的学生不堪压力跳楼的事件。是中国人的艰苦坚持隐忍的性格帮他度过了难过。
正是这段艰苦的求学经历磨练了他不屈的意志品质。也让我们有机会一睹美国顶尖大学的天才教授学子们是怎样的教学和求学生活的。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的差距和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改进。
丁学良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校长亲自引荐到美国读书的,但当丁学良提出要改去哈佛大学读书时,校长先生一点没有为难他,而是很快为他放行。美国人愿意祝福人求学上进的精神是很值得欣赏的。
后来丁学良学成去了香港大学教书,每年都坚持做实地的社会经济学考察,项目经常要出入金三角地带,有时会有危险,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汪老爷子,一个泰国国宝级的经济学家,不仅共同考察还成为了莫逆之交。此公不仅学问大,受人尊敬却为人谦和,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公现象很能包容,对钱财也不上心。
在考察上多有依赖汪老爷子的声望人脉和帮助,老爷子去世后,丁学良却迟迟没有选择前去凭吊,他极力克制回避看见老爷子不堪的样子,为他在记忆中保留一份完美的形象。这让人看到了丁学良人文精神坚守的一面。后来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书中最后一章还谈到了与王小波的一面之缘,为我们了解王小波出国的背景和在美国的生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丁学良先生不仅学识丰富,交游甚广,富于爱心同情,还不忘用脚去丈量这个世界,带领我们去读懂他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