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张海萍 高级四期 山西晋中 坚持分享第926天 2020年9月6日 周日
今天上午刘老师带来中原焦点团队周日上午大约练新学期的开班课。
答疑解惑环节,收获很大。
一、要想更好地共情,必须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肤浅的说着理解,内心真正想的却是让对方改变。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觉察,我们太容易自以为是的认为对对方好,急于让对方改变,而恰恰此时眼里根本没有对方,只有自己的欲望,显得自己是为你好的,显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显得我是比你强的等等。
比如当他人向我们抱怨时,我们可以换位体会一下,如果我们向他人抱怨时,希望他人怎么做呢?当然希望对方能听我们说,多理解我们,和我们是一伙儿的,而不是简单的说句理解,然后便是大道理,试图来改变我们。
二、面对心理学的学习,想学的技术很多,怎么办?
心理学流派众多技术庞杂,有关基础心理学、咨询伦理、症状学是必须要学,并且必须要掌握的。至于具体流派和技术的选择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一门深入学习。钻研理论大量实践,切忌全面开花,蜻蜓点水,对哪个流派哪个技术也感兴趣,面广但不深入,疲于学习,为学习而学习。
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过程。
这是心理咨询的定义,很明确的说到咨询师的作用,只是协助,用所学专业心理学知识陪伴来访者探讨调整认知,改善情绪状态,真正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来访者本人。因此咨询的过程不给建议,只是陪伴来访者做探索。
另外,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所以没有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咨询。每一次咨询,没有 明显感受到的效果是常态,有效果是难得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三尺之冰非一日之热。
四、助人时,内心一定是纯粹的,纯净的。出发点只是单纯为对方好,绝不是对对方有所图。
五、评估学习焦点的成效不是应用了多少的技术,而是去反思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焦点的理念,发生了多少思维的改变。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回到了传统的非黑即白的思维中,忘记了焦点黑白共生,黑白互相转换的理念。要关注白,设法扩大白。而不是关注黑,努力消灭黑。
六、每次来访者回答不知道时都是一种提醒。在焦点看来,没有阻抗的来访者,来访者的任何反馈都是一种合作。冒似不合作的方式正是在提醒我们此路不通。也许是问话问的方式不得当,也许是这个问题问的太早了,也许是双方的关系不到位,也许是我们的节奏太快了,没有很好的契合来访者当下的状态。
咨询是个过程,像酒发酵一样,需要时间。
七、咨询中可说可不说,要少说或不说;可问可不问,要少问或不问。静下心来,耐下心来,用心体会来访者、陪伴来访者、相信信来访者,不要比来访者更努力、更着急、更有智慧。
八、家长永远不会成为孩子的咨询师。家长抚养教育孩子,这样的职责决定了家长对孩子一定是有要求,有期待的。但学习心理学后家长可以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孩子的发展成长规律,对孩子的个性特征有更清晰的理解和了解,也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帮助自己更好地抚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