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海比特训练营进入到了第三节课的训练,永澄老师为我们剖析习惯养成过程中将出现的风险,以及找到真正有意义可以实施的习惯。
1 明确概念,是一种习惯
有的习惯你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养成它,还有的习惯你自己觉得很重要,但是你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始养成他,导致非常混乱,最终直接导致习惯养成失败。这是习惯养成的第三大痛点。
现在尝试着自己思考,你的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你知道如何执行吗?明确习惯的概念,找到真正有意义可以实施的习惯,做到表里如一,这就是习惯养成的第三法则。
2 习惯的分类
我们经常听到“21天习惯养成”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21天不能养成一个习惯,21天最多让某种行为习惯化。比如21天养成早上6点起床的习惯,但实际上会因为一些事情的冲突导致习惯无法持续,比如假期的时候你就是想睡个懒觉,那这能算习惯养成了吗?这叫做习惯化,是产生惯性的状态,实际上并不是习惯。习惯化可以养成,而习惯是不能短期养成的。再比如有的人做事拖拉消极,那这种人就是缺乏积极主动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不会因为什么客观事件的发生或者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而当你真正拥有积极主动的习惯的时候,你会在各种情况下都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行动。所以像“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和“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等,这些其实才叫习惯,这种习惯是一旦形成之后,会一辈子跟着你,除非在特别重大的意外出现可能改变之外,它会随着你成长不断固化,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思维方式,我们把这种习惯称之为元习惯。
元习惯才是真正可以养成的习惯,而其他的是表层习惯,比如读书和记账,这些会随着你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习惯除了分为元习惯和表层习惯之外,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
行为习惯:如读书记账写日记这种习惯,大约21天-45天就可以初步形成。
肌肉习惯:包括运动精准度,感受精准度等,比如习惯了跑步健身的人,几天不跑步觉得浑身都不舒服,这种肌肉习惯大概1-6个月可以养成。
思维习惯:这是自己行为方式的出发点,与一个人的信念直接相关,信念的形成与大量的训练相关。这种习惯改变阻力非常大,一般6个月-2年才能形成扎实的思维习惯。(ps:你从初始状态改变到终止状态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称之为改变阻力。)
元习惯极其重要,宁可用一年的时间养成一个元习惯,也不要用12个月养成12个普通的表层习惯。比如你如果养成了积极主动这个元习惯,会发现其他的表层习惯都顺其自然能够做好,成长速度也会非常快。另外我们经常说我要养成每天看书、每天吃早餐、每天记账这种习惯,而一旦我们说出“每天”的时候,这个习惯就会变得非常不灵活,会因为你一天没有做好让自己有深深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习惯养成,习惯养成应该是灵活的计划和实施,而元习惯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元习惯是不能直接落地去做的,必须通过表层习惯来加强,只有表层习惯才能被落实执行。比如你要养成的元习惯是积极主动,那你的表层习惯就可以是早上6点起床,跑步,写作输出一个新观点,交一个新朋友等等,表层习惯与元习惯一般是多对多的方式。
现在尝试着按照“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来对号入座你的习惯,分析下你要养成的元习惯是哪些,所带动的表层习惯又是哪些。
3 习惯制定手册-03
在前面两节课的训练中,提炼出我的核心习惯为时间管理,半年目标为专注于知识管理和自我管理领域的学习与训练,保持高效学习与输出。
结合永澄老师的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分析我想养成的时间管理这个习惯,这属于一个表层习惯,可以落地执行的,那这个表层习惯符合哪些元习惯,并可以通过这些元习惯分析出时间管理这个习惯养成过程中应该由哪些表层习惯进行加强。
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
积极主动:
- 意愿:将做好时间管理带来的好处书写下来,增加内在动机;
- 资源:收集时间管理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牛人分享课程,书籍等;
刻意训练:
- 建立早起仪式,上班仪式,下班仪式,睡前仪式,培养仪式习惯,增强时间管理思维;
- 早上6点起床,写晨间日记总结回顾昨天,并做今日任务计划
- 进行时间管理书籍的主题阅读并重复训练,强化反馈,持续精进
作品声音:
- 先想后做,设立目标和计划后再动手做,要做就要一做到底
- 通过简书等公众平台分析各阶段时间管理的心得体会
- 社群分享时间管理技能。
利他主义:
- 在时间管理学习实践过程中,要做到照亮盲区,自己先收集资料并思考不要直接请教别人
- 若向他人请教学习时,要学会结构化提问和同理心,不要给他人造成困扰。
同侪力量:
- 导师指引:寻求时间管理专家指引
- 成长小圈子:与小伙伴一起时间,彼此帮助,共同成长
- 榜样力量:向时间管理的成功先行者学习
- 社群策展:建立时间管理社群,利用责任心作为内在驱动力。
本质导向:
- 要事优先,每天设立最重要的三件事
- 抓手思维:找到当下中心,投入核心资源,全力以赴,降低预期做到及格。
将我的核心习惯时间管理这个表层习惯与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进行关联性思考,再从元习惯分析出可带动的表层习惯,从而确立了自己本月要达成的习惯目标是在30天内初步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不求完美但求及格,习惯指标设立为:
1、每天进行时间记录和写下最重要的三件事
2、阅读8本时间管理类书籍
3、建立时间管理社群
4、简书输出2篇以上时间管理文章
(这里的本月要达成的习惯目标其实应是一个时间管理带动的表层习惯,比如早上6点起床这一个表层习惯,但是我为了进行自我挑战,故设立为初步养成时间管理的思维,达到及格线就好,并设立了4条指标。习惯养成过程中应该讲究“慢慢来,持续做”的原则)
到了第三天的课程学习,明显感觉难度与前两节课程相比上升了一个台阶,需要精读并深刻理解永澄老师的个人成长6条元规范,但是不管有多难,尝试着动手去做,不断试错,慢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再改进,这样才能持续不断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