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回顾
D1:把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意愿进行绑定(罗列)。
D2:把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目标进行绑定(精进)。
明确概念是一种习惯。
痛点:很多习惯放在一起特别混乱,有的习惯你养成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有的习惯你不知道怎么去养成,然后就随便设置了一个习惯或目标。
二、目的
明确习惯层次。
不再随意地设置习惯。
海比特第三法则:
表里一致
表里一致:即你养成的习惯和它背后的东西是一样的。
三、目标
每天都有一个目标。但其实每天的目标都是填写一张表。第三节课的目标是要制定出一个月的习惯目标。
四、万全
想想看,当我们看到这个主题,首当其冲的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伙伴可能会想到万全时在想,老师要讲的东西无非就是有哪些风险哪些问题之类的。
还有人可能会说,老师大概就是想说小心不要设定太难的目标,做起来要给自己一些奖励,这些事儿不就是万全吗?
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说"不就是"。"不就是"是一种固定思维,是封闭心态,说明你没有完全开放你的心态。
思考:
1.你知道养成这些习惯的意义是什么吗?(-定要反复问自己)
2.习惯该如何执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概念?」
习惯要21天才能养成,习惯要一个月才能养成,习惯要三个月才能养成,习惯没有半年肯定养成不了。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五、习惯&习惯化
习惯:具体的做什么事情。
习惯化:就像是你不断的做产生的惯性,像是养成了习惯。比如,写文章,当你不断地写,坚持每天写一篇,写着写着发现不太难,所以你说你每天有写文章的习惯。但如果一旦中断,就没有办法再捡起来了。
六、改变阻力
在养成一个习惯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新的习惯的养成,都在改变你的状态,比如,行为状态、思维状态等等。
在改变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阻力,它不愿意去改变这种阻力,我们改变阻力。
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有四个阶段:无意识无能、有意识无能、有意识有能、无意识有能。它类似于有意识的无能力阶段。虽然知道这样,但能力不够,我们养成习惯的时候,其实是在改变阻力。
也就是说,让行为执行起来没我在太多的难度。这种改变阻力的行为,称之为习惯化。
而其实它本身就不是一种习惯,而是像习惯的样子。从这里我们又引发出一个新的概念,关于元习惯。
在话语体系中,习惯分为元习惯(习惯)和表层习惯(习惯化)。
「它们有何区别?」
元习惯:
在表现形式上,表现出一些思维习惯。任何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是基于思维,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积极主动,是非常重要的元习惯之一。(意愿度)
在参加任何一个活动上,有些人愿意,而有些人不愿意,积极性有很大区别。而这种喜欢上的巨大差别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它是习惯背后的关键。
元习惯改变阻力很大,需要持久的学习和刻意的训练。
表层习惯:
具体的做什么事情,改变阻力很小。
海比特第三法则里的"表里一致"。"表"就是"表层习惯","一致"就是"元习惯"。
在选择养成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养成一个表层习惯。在养成表层习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慢慢的养成元习惯。
如:知彼解己。元习惯是不能被养成的。设定的表层习惯确定为,每天填写三张表。
当对方说话的时候,先听一听他说的事实是什么。再听一听他表达时候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考虑他的关注点、意图聚焦在哪里。通过训练自己的表层习惯,使自己的元习惯得到更多的积累。
如果写的是表层习惯,我到底要拥有什么样的元习惯?
如果写的是元习惯,我需要克服什么行为上的改变阻力?只有把这个事情想明白后,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习惯养成尽可能多的降低风险。
元习惯和表层习惯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元习惯可以延伸出多个表层习惯。
找出元习惯,可以通过找到类似于能力中的才干,或是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都能更好的明确元习惯的层次、顺序、作用,以更好的积累元习惯。
七、习惯制定手册
A:半年目标和核心习惯
B:元习惯和表层习惯
C:本月要达成的习惯目标
八、话术列表
九、课后作业
十、答疑环节
1.【提问】姓名:水一
问题:在手册上有“刻意训练”的元习惯。1.我一直对“刻意”两个字有不太好的印象,总觉得这样有强迫的感觉在里面,可不可以换一种理解?2.人家说“压力带来动力”,可是我的压力更多给我带来消极的影响,请问老师怎样才能合理的处理压力和动力的问题?
【回答】 1. 这是我的表达,您可以将其换成:精深训练; 2. 注意,“适当”的压力带来动力。但是它们背后的逻辑关系根本就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这样的:(以终为始)您期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达成一个什么目标,所谓目标就是你可以看得到的标准,也就是并没有得到。这个目标的设定是有要求的,太高的目标,你的压力就过度,太容易实现的目标,你就没有压力。所以,目标大约是一个垫垫脚可以够得到的标准。而这个时候的压力,就是适当的,就是可以带来动力的。 实际上,本质来说压力带来动力是恰好生活在学习区的一种包装过的说法罢了。
2、【提问】姓名:summer
问题:我的核心习惯定为“独立思考的能力”,根据老师的讲解,应定义为“元习惯”,这个应该归属于刻意训练中吗?还是单列? 问题:在表格的右侧,写出表层习惯,我想到的有:每天读书 并做笔记,每天写晨间日记 做记录反思,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大胆提出建议和想法。这些表层习惯,是再分析具体写在哪一栏后面吗? 问题:其他空着的,像同侪力量这一栏后写什么呢?有些困惑,不知道表格如何具体操作。
【回答】 1. 单列和写到刻意训练都可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表面看上去确实是个能力,但其实是习惯,尤其是“独立”的习惯,也就是要多用自己的见解和他人见解碰撞。我认为是个元习惯。 2. 表层习惯就直接罗列在右侧就好了,你可以划线和左侧进行关联。 3. 空着就空着,无所谓的。如果是同侪动力,可以考虑成为榜样,优秀是一种习惯!
3.【提问】姓名:CC最哥
问题:我选的核心习惯为:“怀着高意愿去做事”和“每天早上7点钟准时背英语”。1.请问可以写两个核心习惯吗?2.选择核心习惯可不可以用元习惯?
【回答】 1. 积极主动包括四个层次:意愿、资源、选择权和自我决定,您所谓的怀着高意愿去做事,其实就是积极主动的一个特写说法,是一个元习惯。而后者是表层习惯,如果这两者之间有关联,它们就是一个核心习惯。 2. 课程过程中我特意说过:核心习惯可以是表层习惯也可以是元习惯,无所谓的。关键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表里如一。但是养成的那个习惯一定要是表层习惯。
4.【问题及解答】
【提问】姓名:简约 问题:昨天老师提出反思“坏习惯是习惯吗?”,我认为坏习惯也是习惯,只是不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您的见解是?
【回答】 基于我的个人定义,坏习惯不是习惯,它是一种会引发不良后果的行为问题(当然,这是基于不同个体来界定的)。我定义的习惯是:持续高效成长的保障和助推器,而坏习惯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坏习惯不是习惯。 坏习惯是问题,很多人要克服、改掉坏习惯,依然思考的是“习惯养成”的思路,世面上最火的论调是:“坏习惯不能养成,只能通过养成好习惯来重新取代”,这句话就是深陷在“坏习惯要用习惯养成的思路去解决”的深坑中。而明明坏习惯可以用问题解决方法来彻底解决,为什么非要调用习惯养成的方法呢? 所以,我出这个思考题,其实是基于这里的,也是为高阶训练营打伏笔的。
十一、学有所获
相比较前面两节课程,本节课程显然更深入了一些,所以个人感觉还是有些烧脑(笑)。当然,这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必经的一个过程。
本节课程里提到的一些新的概念,如万全、习惯与习惯化、改变阻力、表层习惯、元习惯等等,需要慢慢去研究去领悟。
小伙伴们爆棚的学习热情深深的感染到我。每天准时守候在手机的一端,坐等易仁永澄老师的课程。课后积极的提问,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推敲,虚心向老师请教,从而为自己遇到的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
学习真不愧是一个难能坚持的过程,但只要你想做,决心去做,用心去做,所有的外在干预因素都不是问题。同时,你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资源。
今天恰逢周末,利用上午的时间完成第三课的作业。在温习巩固前三节课程中,期待今晚第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