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时刻?明明已经很累了,但是别人一旦向你提出请求,请你帮忙做点什么,你却总是无法拒绝,并且内心无时无刻不讨厌自己这种老好人的状态。
明明是对方的错,但是对方把责任推在你身上,你内心有一肚子的委屈和气愤,但是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安慰自己下一次绝对不要跟这种人共事。
工作上遇到问题,明明问问已经经手过的前辈就能很快理出思路,但是偏偏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非要去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买东西的时候,总是不好意思向对方砍价,好像多砍掉了一些就多占了别人一些便宜......
总之,这种事情常常发生,既不敢拒绝别人的请求,也不敢向别人提出请求担心被拒绝,明明想改掉这些,却总是在那个担心的当下,忍不住退缩,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特别坦然地让别人帮忙,并且不觉得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呢?
想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先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人总是很胆大,比如会向大人要糖吃,想拥有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想去游乐园等等,这些本来都是小孩子正常的欲望与需求,能满足自然是好的,但是不能满足的处理方法,不同的父母之间总有不同。
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小大人,去尽可能告诉孩子,今天钱不够了,或者没有带钱包,或者你已经有相同的玩具了,总之会尽可能和小时候的你沟通,获得你理解的情况下,不满足的这个情绪可能就很快就过去了,被拒绝似乎也并非是一件感受非常不好的事。
然而,有的父母却可能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凶孩子,批评孩子,说一些严重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里不是已经有了吗,怎么还要?或者我们家穷,买不起这个,你应该长大了,不应该要这些没用的东西;或者爸爸妈妈赚钱已经很辛苦了,这些东西都是浪费钱,你怎么这么不知道节俭?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
一次,两次,很多次之后,你即便遇到了想要的东西,也很难提出请求,因为你知道,就算提出来了,得到了也是批评和拒绝,并且还会让父母觉得自己不懂事,爱花钱,不知道理解父母等等。
长大之后的我们,虽然已经不再想要那些小时候的东西,但是小时候被拒绝的感觉,让自己感觉不好的羞耻感,却会一直停留在身体和情绪当中。在之后每一次需要向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奔涌而来,虽然你意识不到,但是你下意识就会觉得提出请求就是我不好,结果一定会很糟糕,我肯定会被拒绝的。
为了避免重复这样糟糕而羞耻的感受,为了不再一次又一次失望,所以你宁可自己多费一些功夫,多花一些时间,也不愿意向别人求助。虽然理智上我们知道,别人和小时候的父母不一样,可能并不会拒绝,但是一旦进入类似的场景,相同的处理方式就会一遍又一遍出现。
同样的,不敢拒绝别人,也是在回应小时候不敢拒绝父母。父母在小时候,总会说如果你再不听话,那就不要你了。小时候总是处在担心自己被抛弃,担心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惧中,自然也不敢对父母的任何要求提出一个不字。
长大之后,别人但凡向你提出一些要求,你就尽可能地想满足对方,想博得对方对你的认可和喜爱,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被爱的,这样就能够避免被抛弃,避免对方离开自己,避免被认为是没有用的人。
不敢拒绝别人或者不敢向别人提出请求,其实都昭示着你还活在小时候父母的影响之下,一直在重复小时候和父母相处的感受,如果想要改变这样的自己,就需要跳出这样的循环模式,打破父母幻想,真正发展出强有力的内在自我,让自己活得更加勇敢,也更有力量。
即使着眼于未来,人也一定要更勇敢一点,结果没什么可怕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但是一定要知道,每一次请求,拒绝与接纳的概率都是50%,这个人拒绝你,不代表下一个人也会拒绝你,这一次被拒绝,不代表下一次就会被拒绝,小时候父母拒绝你,不代表现在有经验的前辈也会拒绝你。
时刻记住,你对面的人,不再是小时候用权威压制你的父母,而是一个和你平等的个体,你怀着请教的心态去询问,别人也会很高兴为你提供了帮助。
有时候,我们总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去做什么,不敢主动打电话,不敢争取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甚至不敢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枷锁,你还没有做,又怎么知道结果一定会不好呢?
人生大可以再勇敢一点,想要去争取的事情就去争取,挺过挣扎的3秒钟总会得到一个结果,别害怕会失去什么,毕竟人从出生到死去,都是一无所有。想要去做了就去做了,这样机会才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假如事情变坏,你会增加一些不后悔的体验,假如事情变好,你就又走对了一步棋,人生也会慢慢发生巨变。
国外有一个街头随机采访,让受访者给年轻时的自己提个建议,除了好好学习,珍惜机会之外,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点,就是更自信,更大胆,更勇敢一些。
不要担心,不要让自己一直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去做,去抓住更多机会,人生就是一场冒险的旅程,一辈子都没有尝试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只有当你敢于尝试的时候,你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机会,你才能说是你亲手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东宣,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