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折之价,在无锡南禅寺买了“开卷文丛”第三辑中的三册,即《渣轩小辑》、《燕石集》、《为了纪念》。一直放在家中,未看过。
饭后翻《渣轩小辑》。
书名有点怪。作者戈革是第一次见到,应该说不是著名之列。书斋名渣轩,比较别致。
五十年前,作者痴迷于商周古玉器,有一次,在文物店中看到一串玉片,用普通棉线串系,只售每片一元。店主自己也轻视它们,所以标名为“玉渣”。玉渣引起作者注意,买了下来。回家一看,两片是残片,其余两件,是完整的“器”,非“渣”:一为墨玉小戈,长约寸许;另一为黄王小斧,长仅半寸。“东西虽不精彩,但也相当有趣而难得。”
作者受“玉渣”一词所震动,给白己取一并无实体的斋名,叫作玉渣轩。
后董宁文向戈革约稿,作者从自己的《半甲园丛稿》中,选了一些较短和较能吸引读者的文稿,又鼓起残余之“渣劲”,将集子定名为“渣轩小辑”。
玉渣虽为渣,但毕竟不是瓦渣、钢渣、粪渣之类,玉渣还是玉,甚而至于,比那些名贵的玉更珍贵。玉渣非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