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罗杰·冯·欧克
我们在很多时候,想法很多,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最终让原本很好的一个念头消失不见,不了了之,也因为如此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改变自己的机会。
“知行合一”“想到了就要去做”“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话我们都经常听到,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是真正到了要去执行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有畏难情绪的,有拖延情况的,也有放弃不做的,各种借口搪塞就是不去完成。
这些都是阻碍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比如我们会计划一年读多少本书,写作多少字,跑步多少公里等等,订立这些目标后,就要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做到目标的实现。
抛开目标可能订立得过高的情况外,执行力和微习惯没有养成,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那么如何破局,提高执行力和养成微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微习惯,赋予直面困难的勇气
所谓的微习惯,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得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
微习惯需要非常少的实际努力。比如,你打算跑一公里,写100字,阅读1页书,或完成其他非常简单的任务。
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简单和容易完成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目标太小,根本不存在过早放弃的风险。从小任务做起,然后接受做这件事的现实,你便会发现小小的一步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难,也会发现继续下去也不难。
如果这样坚持下来,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按照平均每分钟阅读300字算,利用这些额外的阅读时间,你每年能多读657万字,或131本5万字的书。
如果你习惯了每天写1000字,一年下来就是36.5万字,相当于7本5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也许你自己都没想到仅仅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习惯,竟然会收获到这么多的惊喜。也是因为这种习惯,用一种感觉安全、给你力量的方式让你直面怀疑和恐惧。
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写作不难了,锻炼身体也就那回事,读书也不会觉得无聊了,自己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好,自己也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二、运用微习惯,打开成功的大门
习惯不能直接获得,它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
日积硅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好的行为习惯一旦习得,就不要轻易中断,偶尔的遗漏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但长期遗漏就会使习得的习惯放弃,开始了就不要轻易停止。
习惯的形成过程不一定要是完美的,如果漏掉一天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不要因此将自己定性为一个怎样不完美的人并为此受挫。继续前行直至形成神经回路,形成习惯才是目的。
譬如我经常计划写1000字,最终却写出了3000字;计划跑5公里,结果往往跑了10公里,计划半个月读一本书,但最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一本。
微习惯一旦养成,微目标的实现也变得更加容易,因为它不会让我们产生畏难的情绪,最糟糕的情况也只是没有超额完成目标而已。根本不会产生没有完成目标的自责感和挫败感,并且在超额完成的激励中更加努力。
就像今天工作了一天以后,我特别累。大脑和身体都在告诉我今天不可能写作了,我快要睡着了,意志力为零。可我的目标是写100字,小到无法抗拒。所以,现在我又一次超越了原定目标。
很多时候你的确很累,但给大脑或者身体找点事情做,身体就会被唤醒,这就是微习惯的魅力。
三、坚持微习惯,让自己收获成就感
总结起来,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微步骤每次都能有效果,而习惯来自坚持。
行动是征服消极情绪的最佳武器。迈出第一步会消灭恐惧,即使不是马上消灭,总有一天也会的。
通过坚持微习惯,让你不再害怕写作,不再因为阅读太少而内疚,就连跑步也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变成了乐趣。如果你经历过一件事而且发现它并不可怕,那么恐惧就会消失。
坚持微习惯就像是给自己创造小目标,让自己容易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