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认知训练营》这门课程的关键原因就是它带有“认知”二字,脱不花曾经说过:“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
我很好奇,这篇文章会怎么开展以此来达到认知训练的目的。
结果还真是让人始料未知,发刊词一开篇就说这个课程里没有某个特定领域的系统课程,没有万能钥匙,没有简单答案,心想:“这怕不是脑子瓦特了,都没有我学来干嘛。”
然后作者就说了,这是他工作的延展,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一阶的,就是做事;而他的工作则是“二阶”的,即对人们做的事下判。
作者是财新总编,主管报道,必须对每天发生的各种大事及其可能走向,迅速作出大体靠谱的初步判断:是否真相已明?需不需要进一步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算足够?如何匹配人力、财力、注意力资源?
然而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能力呢?他没有直接指明,而是说要想不惑,你首先得知道这些:
需要了解现实,因为了解现实是了解更多现实的前提;
需要通达人性,因为人性简单却变化无穷,朝三暮四又亘古不变;
需要懂得博弈论,因为你猜我猜他猜你的循环,须知止而后有定;
需要熟悉进化论,因为它有洗髓之力,巅覆既往一切对秩序起源的理解;
需要涉猎神经科学,因为无论理性与非理性,一切决策栖身于此;
需要把握政治学,因为分配即政治,至于分配的是利益还是悲剧,不过是从哪一端看过去的问题而已;
需要洞察历史,惟此才能不至为自己这个单一样本所困,获得对无尽可能的想象力;
偶尔也需要一瓢饮哲思,因为到了最后的最后,每个人必须与自相矛盾的自己和解。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说实话,这门课程,我的启发没有往常的多,王烁老师的目的达到了,的确是扩宽了我的知识面,增加了我的认知,让我意识到了
1.人有25种心理倾向,分别是激励,爱,恨,讨厌不确定性,好奇,公平,妒忌,投桃报李以牙还牙,近朱者赤,否认现实,过度重视自己,过度自信,厌恶损失,寻找认同,对标,重视易得的东西,服从权威,万事有理由,组合以上倾向
(另外五种:压力,用进废退,毒品有害,衰老,闲扯淡)
我现在时不时都会运用这些心理倾向去分析人的日常行为。
2.如果问有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让人学了就可以不受无常的命运伤害,那就是斯多葛,这门学问源自希腊,是教人怎样过好这一生的学问。
斯多葛推崇理智,让理智主导我们的生活。无忧无惧,无嗔无念,内心宁静。
灾难来临时对他们只是符合预期,控制能控制的,无法控制的要放手,对抗命运对未来的安排,但接受已成现实的过去和现在,克己,反思。
把每天当做最后一天,既入世,又时刻从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注重德行地去生活。
3.我们之所以比前辈更聪明不是我们出生时的大脑比祖先的更有潜能,而是我们面对比祖先更广阔的认知挑战,并发展出新的认知技巧。
4.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
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必然,历史让我们了解人”能做什么。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相对于历史的时间长度,人性没有什么变化,人是动物,也是唯一试图超越自身的动物。
养成历史感,历史感就是把自己放回历史的时空去理解当时人的选择。
5.设定目标时,不考虑能否达到,有助于使你设定一个真正想达到但目前有可能不敢去想的高远目标,你得相信自己能达成任何目标,哪怕你定目标时对如何达成毫无头绪。
6.管理自己,要有两个“我”,一个是做决策的我,一个是审视自己、评估自己的“元我”。
7.四条哈佛谈判术:
谈判不是立场之争,而是利益之争。立场不一致不一定利益不兼容,明确利益诉求。
对事不对人,肩并肩找出共同接受的选择。
寻找差别,有差别才能达成一致。
不要比拼意志,要寻找客观标准。真正做到讲道理,赢得谈判中的合理性。
8.生活中表情变谎指南:
看表情是否对称,自发表情多对称,刻意表情多扭曲。(假笑时,眼睛周围的肌肉不动)
看表情时长,真表情,持续短,大于5秒不真实
看表情出现时间,表情滞后于语言,多半是做出来的
9.我们都喜欢跟同道中人在一起,这本身没错,错的是只与同道中人在一起,用金融术语来说,这个组合高度集中,没有多元化,
人际关系也要像资产投资一样,要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风险。
10.聚焦点就是每个人预期别人预期他可能会怎么做的方法。
市场的聚焦点就是国家政策。
11.四种撬动群体智慧的方法:简单平均,贝叶斯推理,动态加权,极化。
12.奥尔森“零贡献命题”:“一个集体,要么成员很少,要么能胁迫其成员,要么有其他特殊安排,才能使其成员采取符合集体利益的行动,否则,以自身利益为重的理性成员不会采取对集体有利的行动。”
人类社会最大一个谜就是少数永远战胜多数,无论是政治、社会、军事、文化、金融,都是这个结果。
大集体永远干不过小集体,大集体能做的是把自己变成小集体,小集体自洽再组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其他优势,干掉对手。
13.有一种人生态度叫做[只说Yes]。
只说yes,就是接受一切,说no显得聪明,但阻拦了对话展开,让对方充分表达,我们才有收获的可能。
14.对于基因来说,我们人类或是其他生物可能只是基因的载体,需要做的就是完成繁衍的功能,完成繁衍之后,继续活着反而浪费粮食。
我们作为载体犯了两个错,一是现代人活的太长了,二是进化埋下各种机制,有利于我们活到繁衍,不利于我们完成繁衍后活得很长,毕竟我们活着对它没什么用了。
15.从经验中学习是我们唯一的办法舍此别无他途,但是如果以为经验必能将我们带来离真相最近的地方,就会陷入经验的自大,掉入过度拟合于过往经历的陷阱,而越是对过往经历过度拟合,对未来就越没有预测能力。
16.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对所有可能生活的取样,要挣脱这个单一取样的天然限制,读书是一个捷径,读书使我们知道,生活有无限种打开方式,我们了解得更多,对未来生活才能越有想象力。
以上就是我从这门课程里获得的部分新知,不得不说大部分我都没有接触过。
哈哈哈,就说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