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灵山有大佛,而世尊佛指上那一朵金婆罗却在拈花湾。女儿网订了景区游览和住宿联票,夜晚仰望星空皎月,久在钢铁丛林里生活,紧绷了神经,倒想念起太湖的烟波浩渺,临风袂飘,潮起潮落……那就去吧。
不道一路旅途漫长无聊蜷睡,心向往之,连梦境都是快乐的。颠簸六个小时后,拈花湾在眼前了。景观客住一体。规模颇大,花木深深,大面积的格桑纷呈多彩,众生蜂拥。
碧草青青耸立一座明月塑像,晚上打灯会突呈清辉,大约是影射佛光普照。路旁小桥下满池莲荷蓬菱,几株菡萏盈盈破出水面。
一直走下去,两边大唐遗风的木质贴墙小院是别致的民宿酒店,每一座都有个或雅致或明媚的题名:浣月山庄、指月轩、半窗疏影~~预定的醉芳春里是我喜欢的淡淡绿色基调,干净清爽舒适。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广场上的拈花塔光芒万道,犹如琉璃照世,混沌皆开,七层浮屠用全木结构,飞檐斗拱,面积层层递缩,呈锥形,顶端塔刹高约两米,相轮摇摆,华盖金壁辉煌,更显盛唐风貌。
此时一场大雨猝不及防地来了,使得广场上准备举行的僧俗心灯虔诚传递祈愿活动无疾而终。
古韵喷泉灯光秀表演依旧,虽然观众稀少了,但是那此起彼伏的射泉,宛如蛟龙,腾挪旋转,低迴又突矢,在五彩色光下,在古琴声声中成为整个拈花湾的亮点和是夜的惊喜。
全程我没有见到世尊庄颜和佛指,也没有迦叶尊心领神会悟空的微笑,这心与心的互印与无声传递,也许实在不必流露于形。李渔说:“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他即是我,我即是他。”译佛家语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回去的路竟然迷失了,转了好久,见潇潇绿竹丛里一黑面佛首,凤目微闭,眉似卧蚕长插入鬓,悬胆剑鼻,似凝神观心,观己,不理会红尘种种。
这是我在拈花湾见到的唯一的庄严。以草代香三稽礼。忽抬头竟是站在了来时的路上了,有惊无险,恍有神引。此夜清净庄妙无俦,森然入梦。
次日晨起,雨后天青,长风浩荡,张开双臂,太湖就在我怀抱里。想苏子当年竟欲乘风归去,奈何终究身在凡尘,辛勤耕耘东坡,以旷放澄明为乐焉。那么这次拈花行又何妨理解成体效苏学士呢?
尘事过往,俱付曲醪,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