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作业要求,从30日榜单选10篇文章,收集你认为好的观点、论据、金句、故事等并说明理由。
大部分文章的观点及论据以脑图形式拆解,金句和理由以文字形式复述。
第一篇 《我建议你去读一读那些阅读量不高的文章》
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金句:
屁,与醍醐灌顶,有时候就是个尾椎骨与天灵盖的距离,隔着一道篱笆,上写四个大字:盲从心理。
不带有色眼镜地客观看待路过你全世界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声音,批判收纳,批判汲取,不因人废言,不因言举人,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跟随,这样的人格特质与独立视角,会让你我终生获益。
理由:
1 共鸣
2 作者用一个小切口引发一个深度思考,谆谆善诱讲道理的同时还不忘推销一把自己(的“冷门”作品),并由己及他照顾到其他作者(的类似作品),高!
第二篇 《这样锻炼,你才会掌握说话的力量》
作者:陈慕妤
金句:
一个人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与口才。
有些事情,越是去逃避,则越是缺乏实践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就得不到相应的锻炼,生活的圈子永远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自己又怎能进步呢
获取自信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肯定自己已有的东西
你怎么说比你说什么更重要。
理由:
1 干货,讲技巧教方法、实用性高
2 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3 金句有共鸣
第三篇 《别假装你们很勤奋好学》
作者: 饱醉豚
这篇文章在看到标题时就知道它会是一篇充满争议的文章,果然作者的小部分正讽+大部分反讽+自黑自嘲式叙事,及AOE攻击扫到一大片喜欢“对号入座”的玻璃心读者,但,如果我们换个视角来拆解以及阅读它,得到的结论和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金句是木有滴,直接上理由和拆解图。
理由:
1 逻辑缜密,论证结构严谨。
(注:【逻辑的真假、论证的有效性】与 【客观事实是否存在】,毫无关联。)
2 反讽叙事(根据评论)达到作者(可能)的目的之一——引发深度思考,筛选同好。
3 从标题设计到内容到表达方式始终在刺激读者“与之一战”的欲望,促成其(可能的)目的之一——获得关注度。
第四篇 《你这毛病再不改会没朋友的,你知道不?》
作者: 顾一宸
金句:
很抱歉,像这样只会向我索取价值,却从不愿意为我付出价值的朋友,我真的高攀不起。
所谓朋友,朋字是两个月并肩走,没有谁高于谁,也没有谁亏欠谁,无论情感还是利益,两者都是处在一个平等而均衡的位置,这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理由:
1 文章结构清晰简单,易读性高
2 论据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第五篇 平行时空丨百万美金
作者: 浮华小哥
从这篇开始及后续提到的文章并不是30日榜的文章,而是在看完几十篇简书文章后能让我觉得有趣、有意思、有意义的,再次论证第一篇文章提倡的,我们应该去看一看那些阅读量不高的文章,总是有惊喜等着你。
本文是一篇超短篇科幻小说,是一个简单版的“英雄之旅”。
理由:
1 故事脉络清晰,结构简单
2 逻辑完整,始终与作者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一致。
第六篇 《你很努力,但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作者: 怀左同学
金句:
很多人之所以熬夜做事,只是为了掩盖他白天的碌碌无为。很多努力,都只是被渲染出来的,一边感动自己,一边秀给别人看。
我们的很多努力,都是懒于思考而随大流的努力,原创的时候少,跟跑的情况多。
但最后抱着一堆证书,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打了很多零工,也往往因为荒废学业,而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他们自以为的人脉,当他们遇到事情时,一点用都没有。是的,人脉很重要,但他们不知道,社交的基础是势均力敌。
你也有想法,你也很努力,但你的想法是照抄别人的,你的努力,也只是瞎忙,假忙。
没有质量,没有思考的忙碌,其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低质量的结果。
理由:
脉络清晰,层层推进。
第七篇 《若不曾颠沛流离,哪知人间冷暖》
作者: 夏知凉
这是一篇叙事体散文,作者以平淡真实的文字讲述自己那“不那么平淡”却同样感人的经历,娓娓道来,打动人心。
金句:
人这一生,总是一个或几个人,会让你全无计较的去付出,心甘情愿的去努力,哪怕会因此打击自信,伤及自尊。
有风吹来,迷了眼睛。揉一揉,泪水湿了青春。
这么多年走过来,生活教给我的经验是,不对没有把握的事情做赌注,只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去付出。
理由:
1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行文流畅,不堆砌辞藻,不“为了写作而写作”。
2 不过分渲染主观情绪,不比惨、不矫情、没有“感伤情调”,平铺直叙照样打动读者。
3 平淡真实的语气讲述不那么平淡的生活,向读者展示自己的积极正面的处世心态。
第八篇 《空鱼缸》
作者:亦见亦说
这是一篇现代寓言故事,文中提及的”夜变症“以及诸多表现形态,隐喻现代社会不被所谓的主流认知所理解及包容的一切人事物。同样的,作者用平淡真实的口吻来直抒胸臆,有一种坚韧的内在力量,犹如黑夜中一盏亮着的油灯,乍看微弱但足以鼓舞人心。
金句:
我这时候才知道,无论多大年龄的人都会无知。这个社会的舆论总希望把错误归结为一个人的主观原因,总认为在客观上找原因是一种可耻行为。
把隐藏了太久的事情说出来绝不是件容易事,即使它曾让你不堪重负,但逐渐习惯以后,倒成了你的一部分。说出来就意味着多年的规律被打破,或许重生,或许永远失去安宁的生活。总之这将注定成为人生的分水岭。
在这里,被我小心翼翼保护了那么久的秘密可以被拿来开玩笑,我从未有这样的奢望,而这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多元而开放。
理由:
1 文章平实亲切,富有寓意。
2 以“夜变症”为核心事物来隐喻人类中的“少数派”的诸多与“多数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征形态(例如:性格、行为、生理特征、职业等等),并结合自身经历来描绘故事情节以达虚实结合。
3 以“普通人”对待“夜变症”患者的诸多态度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多数派”对“少数派”的歧视、排挤,以及难能可贵的理解和包容。
第九篇 提到清明节,你不会只想到扫墓吧?
作者: 子聿
这是一篇通俗向的常识普及小短篇,作者以典故+风俗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小知识,生动有趣,在简书的各类”鸡汤、毒鸡汤、反鸡汤和伪干货“的轰炸中犹如一股清流,就是简单直接的的引经据典普及常识。
典故: 介之推割肉奉君
公子重耳逃难于野,落魄不堪时得介之推割肉奉食。后重耳成晋文王欲报此恩,因昏庸臣子的脑残建议不小心害死介之推与其母。事后发现介之推留下的血书遗物,上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文公大悔,下令全国于每年今日不得动火,命名“寒食节”,次日命名“清明节”以纪念介之推。
第十篇 做一个有想象力的人类是什么体验?
作者: 小岛秋韵
这是一篇高能的科普文,作者的全局框架都在向读者展示”做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是什么体验“,非常扣题。
金句:
想象是我们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石,谁拥有想象力,谁能够理解这个社会的想象力,谁便拥有权力。
当你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不知道当不当讲?这时,若你能把它和既有认知的某部分联系对应到一起,你就可以用想象来诠释“真相”,来吸引同路者、形成一个阶层、规训反叛者,指导、乃至统治人类组织的运行。
理由:
1 生动有趣
2 作者用充满想象力的内容和结构来解释想象力本身,以身作者诠释标题——《做一个有想象力的人类是怎样的体验?》特别棒。
3 配图精准,每一张配图都在补充说明文章内容,没有所谓为了提高“文章颜值”而牵强附会地上(莫名其妙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