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触最深的两个词是妥协、释怀。
前一段和一位医生姐姐探讨她女儿入学问题,两个医学博士经过一番周密调研考察,最终确定目标学校。
满心欢喜地问我:能住校吗?
不能!
有校车吗?
我无奈摇头,没有!
姐姐不淡定了,接送怎么办?搬过来住?租房子?找老人?一系列的问题让这位杀伐果断的姐姐陷入沉思,选择好学校,那么就要附近租房子,牺牲掉两口子的生活质量……
问我怎么办,答:成年人的生活不就是在不断地妥协中寻找自己的嗨点吗…
无独有偶,一位小仙女同事跟我探讨孩子入幼儿园后产生的排斥心理,作为老师,明明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精神的、环境的、人力的…为什么孩子还是出现不喜欢幼儿园的情况?
答:我自认为我做的所有准备比你要充分,但是我孩子也出现了排斥幼儿园的问题!小仙女一下就释怀了:啊,你们也有?!哈哈哈哈哈哈……
我接着说:其实我们一开始订的目标就是错误的,我们希望孩子教科书般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去面对短暂的新鲜期后就会觉得有些程序化的集体生活,想想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最大能力让孩子适应新环境,以及让孩子有那么一点点明白,上学上班其实是多了一些要承担的东西,新鲜期也罢,排斥感也罢,终将是孩子人生历程中所要经历的一步,大人释怀,孩子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大人如临大敌般,孩子自然会察言观色,时间久了自然以种种借口表达不想上学的念头。
其实何必,释怀了,坦然了,才有可能营造出母慈子孝的状态啊,关系决定地位,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妈妈在孩子心目中一定无法理解,不必较真,明确长远目标,温柔以待。
漫漫成长路,有爱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