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的是马丁·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
如书名,本书的主题为「幸福」,从什么是幸福到如何获取幸福逐一展开,重点内容包括幸福的六种美德和24个优势、幸福的公式和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
今天的读书笔记也由此展开。
01
来自优势和美德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和体会。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或是饥寒交迫下一碗热粥带来的满足,或是收到礼物时拥获的开心;但又与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就如那碗热粥和那份礼物。
就在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幸福时,迎接我的只有当头一棒。作者在书中没有给出准确的幸福定义,因他觉得幸福一词被滥用和误用了,故而小心地使用幸福,关注的是幸福的成分——积极的情绪和优势。
当你的能力和优势足以应对一项挑战并能圆满地完成时,你就会有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并不只是暂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它是完全投入、完全忘我的一种心流体验,而不是通过许多捷径获得的暂时性感官体验,如电视、购物、肉欲等。
幸福来源于自己的美德和优势,自己努力得到的幸福才能带给你真正的幸福感受。
02
幸福的六种美德和24个优势
通过研读各国的文化经典,积极心理学家门总结出了六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并衍生出24个优势。这六张美德为世界所有宗教和哲学派系承认,可作为人的六种基本品性。
如何知道自己最突出的的优势?作者在书中推荐了一个测试,一共240个问题,完成大约用时35分钟。测试完成后,会有一份结果报告,包括你最突出的5个优势,及如何提升你弱项优势的建议。
但由于书中给出的测试页面丢失了,我找了另一个测试地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戳「VIA优势测试」进行测试。
03
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
短暂的幸福较容易获得,如喝一杯奶茶、买一件期盼已久的衣服等;而长期的幸福获得的难度更大,甚至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求。那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呢?作者给我了我们一个幸福公式,可帮助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
幸福公式:H=S+C+V。其中,H是你的幸福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范围,C是你的生活环境,V是你自己可控制的因素。
S:幸福的范围
一个人的幸福范围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你天生的乐观个性。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我们天生就有一个相对固定、不可改变的幸福范围,就像一个恒温仪。
当美好的事物将我们的情绪带到高点时,它会恪守职责,将我们的幸福感拉回到日常的水平。而当有不幸的事件发生时,它又会将我们从情绪低估中拉出,让你回到预设的地方,就像股票价格的均值回归。
当然,还有一个阻碍我们提升幸福范围的因素——理所当然的好事情。它让我们感受美好的情绪,而且很快便能适应,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再心存感激。
久而久之,这个刻度的幸福感已经不能让你兴奋,或者很快就能适应,转而去追逐更多、更好的,如此循环,继而达成最终结果——你永远都幸福不起来,因为你永远都在追逐更多、更好的幸福。
C: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这因素是把两面刀,一方面它的确能提升幸福感,但另一方面,这种提升伴随着一定大代价,毕竟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如今提倡多反思自己的思潮面前)。
生活环境包括金钱、婚姻、社交生活、健康、教育、气候和宗教等,作者也对这七因素做了与幸福指数增长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并给了我们以下建议(括号表示与幸福的相关性强度):
•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有紧密关系);
• 结婚(有紧密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 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有一点关系);
• 社交丰富,朋友多(有紧密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 有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
V:自己可控制的因素
在幸福公式中,作者花了三个章节,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介绍这一因素的内容,足以显示「自己可控制的因素」的重要性。
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1)学会遗忘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养育着一个内在的小孩,小孩身上有着许多的创伤,有些是可愈合的,有些则难以愈合,而这些创伤是我们年长后后诸事不顺的原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当我们成年后的人格遇到问题时,弗洛伊德派一般会主张找到童年时的创伤,并努力去解决它们,才能将我们从受伤的状态中释放开来。
但作者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常常查看伤口反而不利于愈合。在他眼中,伴随这些创伤的情绪更像是一个系统内的力量,这个系统有一层薄膜,更确切来说,是一层可穿透的膜,而这个穿透作用就叫做适应。
研究证据显示,当积极或消极事件发生时,我们的情绪会短暂的溢出,带来的往往是一种兴奋或失落感,但很快地,这些情绪会回落到正常的水平。也就是说,情绪会自行消散,会从膜中透出,不久后膜内外就恢复平衡状态。
所以,对过往的美好时光,我们要心存感激和欣赏,而对那些不幸,我们也要学会放下,并从过去中学习,助力我们的未来,而不是念念不忘,夸大其词。
(2)学会感恩
感恩的好处不必多言,懂得感恩的人能识别生活的美好和满足,并不会将它们当做是理所当然,懂得用言语或行动去回报这些美好。关于如何学会感恩,作者也给出了建议。
选一个对你生命有重要影响的人,一个你从来都没有机会好好向ta道谢的人,写一段感恩的话(一定要写满几页纸),并面对面向ta表达你的感恩,说的时候一定要目视对方,并有感情地说。
每天睡觉前,空出一点时间,回想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把它们写下来,并记录你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五件事。
(3)学会宽恕
宽恕能帮助我们重写大脑过去的记忆,在不改变记忆的基本上,转换和去除消极的情绪,如仇恨和伤痛。下面是宽恕的REACH模型。
R(回忆):回忆你的伤痛,但尽量客观,不要将对方妖魔化,也不要自怨自艾;
E(移情):从对方(加害者)的角度出发,思考ta为什么要伤害你,这样做相当不容易,但下面几点能帮你思考为什么:
•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会伤害无辜的人;
• 攻击别人的人通常是一个胆怯的、忧虑的、曾受过伤害的人;
• 情境可能造成他加害于人,而不是出于他的本性;
• 在伤害别人时,人们通常不经思考,直接动手干。
A(利他):回想自己以前是否伤害过别人,而对方原谅了你。我们不应出于自私的角度去原谅和宽恕他人,我们宽恕对方是为了ta好,是可以超越痛苦和仇恨的。
C(承诺):公开宣告自己宽恕对方,可以在日记中写下宽恕,也可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
H(保持):即保持宽恕之心,这也是一件相当困难,但值得努力的事。因为过去不好的记忆一定会趁机涌入你的脑海,让你再度深陷过去的深渊。但宽恕永远都不是将过去的记忆冲洗掉,相反,是转变对过去记忆的看法,去除记忆中仇恨的部分。提醒自己,自己已经宽恕了ta,然后重新回顾承诺一步中写下的宽恕宣言。
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尽管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但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所表现出的情绪是可确定的。你可以选择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去应对,也可选择消极,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
如果你把好的事看成是永远的、普遍的、且与你的人格特质有关的,那你就是乐观型的人。如果你把好的事看成是暂时的、偶然的、且不与你相关的,那你就是被惯性的人。
也就是说,悲观者与乐观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风格的不同,而这些区别体现在三大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性。
但解释风格是可以改变的,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虽存在界线,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悲观的人也可以跨越这条线,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作者也给出了他的方法——战胜悲观的ABCDE模式。
关于这一模式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在这里就不赘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戳「让你更乐观的ABCDE法则|《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阅读笔记」。
幸福法则3:抓住现在的幸福
现在的幸福包含两部分:愉悦和满意。
(1)愉悦
愉悦往往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如兴奋、欢笑、高潮,纯粹是感官上的体验,不需要思考。
五官感觉可以直接触发愉悦,但这些都是暂时的,一旦习惯了,以后就需要更多、更强的刺激才能带来相同程度的愉悦。饥饿时,第一个面包往往能带给你神仙般的感觉,但若一直吃,就会觉得神仙也不咋地。
那我们该如何增加愉悦呢?作者给出了他的三个建议。
避免习惯化:找出会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将其分开放入生活中,尽量将间隔拉长一些。
比如,你很习惯吃冰淇淋,但若一直让你吃,可能不过多久你就开始厌烦,甚至看到冰淇淋三个字都回避三尺。但若将吃冰淇淋间隔开,即每个一段时间吃一个,最终带给你的愉悦感会更持久,厌恶感也会降低,或许你还会期待下一次吃冰淇淋的日子,而这种等待也能带给你愉悦。
品味:感知愉悦,将注意力放在体会愉悦上,这里有五个提升品位力的方法。
• 与别人分享你的愉悦;
• 将当时愉悦的情景印在脑中,或找个纪念品储存和唤醒这一段记忆;
• 若这一愉悦体验是你渴望已久的,不放祝贺一下自己;
• 打开感官,仔细品位愉悦的细节;
• 专注其中,不想别的,只去感受这一愉悦带来的感受。
正念:正念始于观察,当我们放轻松心情时,往往更容易去注意当下发生的事。打坐和冥想都能帮助我们回归当下。
(2)满意
满意是在我们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后而生的感觉,不一定伴随着感官上的体验。这种满意会让我们沉浸其中,失去自我意识,如阅读一本好处、与一群好朋友聊天等。只要我们有能力应对挑战,并做得得心应手时,这种感觉就会出现。
满意的心理成分包括:目标明确、需要技术且具有挑战性、注意力集中、有及时反馈、控制杆、忘我和时间停止。
而当一件事能给予我们上述的成分反馈时,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忘我状态。
04
我是小结
什么是幸福,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没有错误的。
你如何理解,就如何去践行,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去追求你所理解的幸福。
END
文图源自unDraw。
公众号:菊花的小院(xiaohuayuan_77)
静候你来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