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林村落
这是怎样的一处村寨啊,彝族的风情尽在服饰中展现。红色土房看似古旧,却有洗衣机,有闭路电视,有自来水。当然还有猪、牛、鸡,以及满街满巷的犬吠。
石林门票140元,非是嫌贵,只是觉得众人都涌塞的地方没有那种天然的风味,所以绕道来到旁边依山水而居的小小村落。进入巷弄没有多久,便见彝家人赶制民族衣物、饰品的忙碌景象。一户挨一户,缝纫机的哒哒声就像小村特有的曲儿连成一片。当然也有手工缝绣的,无论男女老少。
我想,一年四季,寒暑往来,彝家人绝不会因游客的聚散而消停一刻,就像花丛中的蜜蜂,默默酝酿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甘醇。并不高大的房舍一座座连上去,布满了斜坡,弯曲的石板路自成一体,又统贯全局。看似不井然的秩序却显现出别样的自由与惬意。
当然,你会不得不承认我之所以感动得涕泪涌流的那份心境。突兀的山石散布在土房之间,各种形状地独立或垒屹在树荫下、花草旁,让人顿觉“村外飞来横石”,抑或整个儿一座石中村,无怪乎美其名曰“石林村”,真感叹天公之造化!
沿着小路向下走去,便可见石林园的一角。静静的湖中,一座座岩石或奇峰突起,或怡然仰卧,或似牛马化身,或如飞仙独舞,均给人以置身世外的梦幻般的错觉。
试想,彝族人一辈辈居住在如此的石林画景中,不是诗人,也快要被熏染陶冶成诗人了!
从声声威逼的犬吠中,我无奈地离开了村子,迈着略微沉甸的步伐直在心中感叹:“小乖乖,我也是属狗的呵,怎就将我拒于千里之外呢?”唉,又能奈所何,犬儿们对主人的忠诚可是勿庸置疑的。
不想进入石林园内,而欲以切身的行走从另一个角度来览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遂以鲜美的雪莲果和人参果犒劳爱体,品咂着甘味,向着石林后山道上走去。
二、曲径通幽
从公路一旁的树丛间,我觅着一处蒿草伏倒的入口,就朝着山上爬去。
灰褐的岩石星罗棋布,覆盖了山腰。松柏、叶子花、蒿草等各式植物竞相展放强劲的生命力,使我此行步履维艰。看似平坦的草垛,一脚踩去,忍不住一声尖叫,看不见的石隙就像猎人布好的陷阱,让人难辨虚实。不时地有带刺的枝桠横在面前,用它绝对锋利的针芒对抗着我向前的躯体,于是阵阵刺痛,各种细小的“微兵器”爬满了衣裤,一时难以除去,本来就毛绒绒的衣服一下子横生了许多小刺,惨不忍睹。好在是冬季,大部分植物暂时长睡未醒,尚可减小前进的阻力和心头的压力。
穿过松荫,拨开茅草,避过荆棘,跨过石棱。如此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抵达在山下时所向往的高度。选一处舒适的“石椅”坐下来,在绝对温暖而又微风轻拂的半山腰极目远眺,远山与湖光相映成趣,此山与彼山相对无言,怪石静矗间,凉风起舞,草树翩跹,远处偶尔传来雀鸟的低唱,偌大空间内,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烟。排除了一切尘世的纷扰,没有人为的设置侵犯,好一个受用的所在。时间仿佛静止在了当下一刻,心跳的声音传得很远。
感受的难忘,关键还在于前月训练中造成的腰肌劳损的伤痛,同一时刻,连着登山的美好在骶骨处蔓延。痛楚中完成的行脚让人铭心刻骨。
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山那边的喧闹相对峙,让这种孤寂的行走在天地间华瑞倍添。唯静守能保持傲人的风骨,唯潜修可以打开通明的悟识。生命不朽,生命在宇宙的襁褓中循回不息。
汲取大自然所特有的天地精华,才能养炼超乎凡常的天地神气。在风雨中锻炼筋骨,在霜雪中抗寒,在炽日的照射中铸造光气,在岁月的磨砺中生成不倒的石林。
一如·明良
2007年 1月 14日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