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瘦了穿这个衣服肯定很好看。”
“我昨天带我儿子去公园玩,给他拍了好多照片,好漂亮哦,给你看一下。”
“我要给我儿子买个学步车,可是不知道买哪个好?你帮我选选……”
“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奇葩,我好讨厌他……”
这是我一个已婚的朋友和我的聊天记录,基本每次都是以这样的语气、这样的开头。刚开始我每一次都兴致勃勃的和她讨论,并且认真的帮她做选择,为她做情绪疏导。可是后来几乎次次都是这样的话题,这样的事情,我有点烦了。而且多少次我刚刚和她谈了一点关于我的事情,几句话之内她马上就可以成功把话题重新带到她的头上,对我说的话或意见似乎有点视若无睹,尽管有时候我很明显的需要她的询问和意见。
为什么一直都是在说你?你有关心过别人吗?你有倾听过别人的想法吗?每次你说的这些事情我都不是很感兴趣好吗?这样多次之后,我对她渐渐的不那么热情了,因为她时时刻刻只想到了她自己,只想做一个倾诉者,而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倾听者。
从她的身上,我明白了:那些只想做倾诉者的人,是做不好倾听者的。
他们似乎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会对他的事情感兴趣,围绕着他的世界转。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我:你就像一个圆规的中心,向四周画圆,而你周围爱你的人就在圆上面,他们总是以自你为中心。当时的我尚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居然有些得瑟,因为我在乎的人都很迁就我,很考虑我的感受。
可是慢慢的,越来越发现,那些甘愿待在这个圆上的人,只是真的很在意你而已。而在生活中,那样的人并不多,而且越来越少。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要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没有人会一直围着你转,哪怕最亲的爱人、亲人也一样。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同事、朋友、或者仅仅只是熟人。我们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公司,所以需要交往、互动。互动,顾名思义,是一种相互交流的活动,而不是单方面的。包括倾诉和倾听。
而单纯的倾诉者,口口声声的主语都是“我”,只是一个输出者,而倾听者是一个输入者,他会在意别人的想法,会安静的倾听,会更在意的是双方的感受,是“我们”,而不仅仅是“我”。
满口都是“我”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受欢迎。
公司部门新年聚餐,本来气氛很融洽。可是中途晚到的同事小A,一坐下就开始说自己是怎么和客户斗智斗勇,怎么一路堵车赶过来,还顺便骂了一个不打转弯灯的司机,最后说到前男友给她打电话,想约她,让大家给她出主意。可是部门其他人员都听的兴致缺缺,全然没有了刚才你一句我一句的融洽氛围。因为小A一来就把话题拉到了自己身上,说个没完。并且在同事们几次准备换个话题时都被她成功又拉回到自己身上,最后聚会早早结束了。有几个还未尽兴的同事又相邀着续摊,只是这次没有了小A,他们尽兴多了。
你看,因为小A把同事们的话题从“我们”硬生生变成了“我”,而导致聚会不欢而散。
所以,在做一个倾诉者的同时,别忘了也要做一个倾听者,适时的提醒下自己,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关心你的私事。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别忘了时时刻刻用“我们”代替“我”,不要落下其他人,你才会走的更远、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