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记事开始,就从“恐惧”里学会了克制自己,做一个不给别人惹麻烦的乖小孩。可这样的家教,也给我带来了负面。成年后的我,不会说“不”,不敢说“我不想”,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怕麻烦别人,不敢寻求合理的帮助,换句话说,就是脸皮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自卑,觉得会被拒绝,连尝试都不敢,怕丢脸,什么都一个人闷头干,就算失败了,没人知道我就不会感到尴尬。
第一次经历自卑是在13岁时一个雨天傍晚,坐标:教室。
天气渐凉,我的衣柜里没有第二件能更换的应季外套,对,没有挑剔,确实是没有。我的父母很勤俭,他们靠节约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环境,从农村小镇搬迁到了县城里,但生活习惯依然没有变化,能省则省,除了吃饭这件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外,其它都是可以省掉的。不太记得清当时自己的衣柜里都放了些什么,鬼使神差的,我从妈妈的衣柜了翻找了一件几乎都被她淘汰的旧外套披上,其它她在穿的,我也不敢拿。虽然穿在身上有些肥大,也总比还穿个短袖T在外发抖强。不记得是怎么开始的,在晚自习上课前,我木讷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群青春靓丽的同学围着我,男女都有,对我的穿着一番“探讨”,结论就是我穿了一件“大妈”的衣服,刺耳的笑声里带着老太婆、土包子、丑等词,我都没敢看抬头看人,周围几个看热闹起哄的把我埋在羞愧和不知所措里,一个女声结束了他们无聊时间里的一点乐趣,“别人穿什么关你们什么事啊”,只记得声音是从右后方传来的,我都没敢转过头去看一眼,顿时留下了委屈的泪水,他们也因此散去。没有道歉、原谅跟和好的后续情节,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因为,我不能惹麻烦。
自尊心严重受挫后,我也向父母“强烈”表达了我要添置衣物的诉求,当然学校里的事我没有说,毕竟那是一件丢脸的事,甚至对当时帮我的同学都没说一声谢谢,我自欺欺人的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只要不说,大家就不会记得,我就不觉尴尬。似乎妈妈确实也发现了我没有衣服穿,一下子买了两件。穿着新衣到教室,作为插班生,没有要好的朋友,居然有两个女同学和善的跟我打招呼,说我衣服漂亮,在哪儿买的,她们也想去买,尽管直至两年后初中毕业她们也没穿。当时的我确实是信了,也热情的跟她们说着店面位置。认不出人家穿的都是当时流行的潮牌,还非夸我这农贸市场边上30元两件看一眼就很劣质的衣服。当然,这些都是我后知后觉意识到的,不管当时的她们是想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在我眼里她们是和善的,那句好话在我的精神世界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14年后的今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因为之前和老公在车上,他随口说道我不会搭配衣服,衣品不好,挑的衣服风格并不适合我,还跟中年妇女撞衫之类的,我蓦地就回到了那个雨天傍晚,一群嘲笑声入耳,我立刻甩了脸子,但我的素养不允许我在他开车时发飙当泼妇,我冷着脸了一路,下车时重重的摔车门动作就是我表达愤怒的高潮。是的,直男不以为然,认为是我小家子气,听不得建议。青春期的那件小事儿让我对此类事件产生抵触,好像老公不说,我衣品差就不存在一样。
这是一个俗气的故事,可它真实的发生在我身上。现在看来特别矫情,但在那个敏感和懵懂的年纪,遇事儿确实容易把情绪夸张化,没有倾述对象,负面情绪没能得到妥善消化,所以郁结在心,尽管我表面不动声色,可内心掀起的波澜成为记忆点,恐怕一辈子都忘不掉。这是我自卑的开始,也是一些不讨喜性格形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