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学记21:旧的剧情已落幕,新的演出开始了

      每个人的“真我”都带着自己设计好的剧本来到地球玩耍体验,所以每个人的“假我”都在按剧本投入的演出。投入得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那个本自具足、本自清净的自己。而来到地球玩耍体验的“真我”,因为“假我”的全情投入,愈发的玩得不亦说乎。

      当有人对我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力所能及的,我会很快乐的去帮助别人,这是我的乐趣。这样的帮助就是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此“知”就是先生的致良知,非知道,亦非知识,而是感知、感受。)

      可是当有人只顾表达自己的需求,无视我的感受与界限,我有了不好的感觉时,我开始拒绝帮助,这也是先生的“知行合一”。

      拒绝之后有时我的良知有不和平,比如愤怒不满,批评指责或者愧疚不安,那就开始“格物致知”,不会再因为这样的不和平而做违背自己良知的事情。

      先生的心学中“你不用操心你的人生,你只需要操心你的良知”。

      良知不和平,不清净就疗愈清理,就“格物致知”。

      在每个当下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做到极致,对结果零期待,就是“知行合一”。

      先生只是用一句话,八个字,给人更多的轻松自在,踏喜悦之道的方便之门。在此致敬先生的大道至简。

      每完成一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功课,就会切换到更高振动频率的平行宇宙,在那个宇宙遇到更多同频共振的人。

        践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后,觉察到他人未被满足的需求,一味的依赖我,自己的愤怒不满,自己的各种不好受,我开始看见了孩子的愤怒。

      我说对老公说要吃本地豌豆,大棚的不好吃。孩子很不客气地说我烦,说我起码说了50次了,而且连续的言语攻击我。当时我有点难过。我是说了几次,而且是对他爸说,他为什么这么愤怒?他为什么说我讲了50次?

      在经历了这次学友不停向我表达她的需求事件后,体悟自己愤怒不满的情绪,各种不好受的感觉后,我彻底明白了孩子的愤怒。

      对孩子我有期待和依赖。我期待他努力学习,依赖他努力学习满足我的需求。当他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的时候,我还表达我的伤心难过,表达我是为他好。表达我没有因为他没考好责骂他,我只是自己伤心难过。而事实,这些全都是我未被满足的需求依赖孩子来完成。

      这整个过程,孩子无力反抗和拒绝。他只能默默承受,压抑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愤怒不满,甚至还因此内在产生了良知的不和平——他没有好好读书,他让妈妈伤心难过。他的需求是不应该的……

        所以孩子内心的愤怒无处释放,所以孩子心中有50次这样的怒火。看到孩子的这一刻,我的内心被震撼了!生活中,学习上,孩子的怒火又何止是这50次?

      孩子没有能力觉察到这里,也没有力量为自己做一些什么。他只能被动的听着、受着我的需求被他满足的依赖。而我,也只是此时此刻才有了这份觉察与力量,很多时候我不也做着与良知不符,不知行合一的事情吗?

      突然想哭,为孩子,为自己。

      我开始做内在小孩与警醒于光结合的功课。

      结果我却看见了父母未被满足的需求,他们对我的期待。他们都希望我是站在他们各自一边,而无论我站在他们之间的哪一边,我都是分裂的。父精母卵,各占一半,这是我生命的源头。我也只是他们的孩子。我愤怒、我不满,我无力,我分裂。

      我开始与我的“真我”对话:我知道你本自具足,本自清净,你只是来地球玩的,你想体验这样的愤怒不满,你想体验这样的分裂无力,你觉得好玩。我是一个多好的演员,我还体验了对孩子的愧疚与不安。我入戏认真,演出精彩,我承认接纳允许自己的全情投入,全情体验。

      “真我”被连接上了,表示祂确实都体验了,挺好玩的,感谢我的演出,以及所有与我共舞的人事物。现在的剧情将由我创造。孩子将要出演一个新的角色,一个轻松自在的自己,我也是。

      是的,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旧的剧情已落幕,新的演出开始了。

      我为剧情负百分百责任,一切力量在我之内,我是如此幸运,一切由真我导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