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晴,《教育漫话》读书笔记,38/203。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上篇关于健康教育已经讲完,今天开始中篇关于道德教育的学习,是此本书篇幅最长最重要的内容,可以看出洛克对德行的重视程度。今天主要谈德育的意义及原则,包括:一,重视儿童精神形成的意义及德行的原则;二,早期教育的意义及教育不当的危害;三,教育儿童用理智克服欲望;四,及早管教的以及亲子关系。
身体强健是很重要的,精神的强健同样重要,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一旦形成不好的习惯,就会对儿童的以后成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就如古代雅典政治家及诗人梭伦说的习惯是一件大事!“被溺爱、娇宠惯了的孩子必然学会打人及骂人,必定会哭着闹着索要她想得到的东西,必定会悍然去做他一心想做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家的几个小孩,小姑子的女儿只比我大宝小一岁。两年前因为二胎,我们从浙江回到老家,小姑子的女儿常常把大宝打得大哭(也是是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友好)。但是让人很苦恼的是,每天大宝被打哭,都会听到小姑子在旁边很高兴地笑话我女儿:“羞羞脸,妹妹都打不赢,就知道哭,爱哭佬!”而后面当大宝学会自我保护开始还手后,小姑子就会生气地说“你是姐姐,怎么能打妹妹?”作为母亲,一开始极力安慰女儿说没有关系。但是每次不管还手与不还手都会收到她姑姑的指责,我开始变得敏感起来,不能因为你自己过度的溺爱而让所有人都无条件地谦让。尽管别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无权干涉,但是我需要做的是我该保护好我自己的孩子,让她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基本权益,虽不能颐指气使,也不能变得软弱任人欺负。
“儿童向往得到的东西,或是想去做的事,如果对他们并不合适,我们就绝不可因为体谅他们年幼,或是他们喜欢,便慨然答应;恰恰相反,无论他们怎么急切,纠缠不休,他们必须明白,惟其纠缠,他们就要遭拒。”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宝中宝,含嘴里怕化了,捧手里怕摔了,事事时时都迁就,无条件满足孩子。如果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后,父母又怎能奢望孩子突然就能改变?洛克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则其蛮横、违反秩序的欲望宜越少予以满足;儿童自己的理性越少,就越应该置身于管理者的绝对权力之下,并受到权威的约束。就像一句格言说的:儿童所求凡遭拒,撒泼哭闹不可得。
关于及早管教的意义及亲子关系。洛克认为:子女年幼时,应该是父母如君主,即具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以这样的方式去敬畏父母;而一旦成了到了成熟的年龄,则应当视父母为他们最好的、唯一可信赖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去热爱尊敬他们(p37)。而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千顺万顺,而等孩子大点,到青春期,就开始抱怨孩子这里不听话那里不省心,其实所有这些恶果都是父母小时候种下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