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云计算为例,看未来必需品的产生路径。
一、云计算的产生
1、云计算,从产品构思来看,具有清晰的演进逻辑。
PC-互联网-网上处理数据-分布式或集中式
路径1-集中式发展-云计算平台
路径二-分布式发展-区块链
2、云的优势:
便宜、快速、便捷
3、为什么能做到上述优点?
高通用性、高利用率、采购设备规模效应
二、市场容量
据 Gartner 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522.4 亿美元。
预计 2015-2020 年复合增长率达 22.4%。
中国工信部 2017.4.10 日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按照工信部统计口径,2015 年云计算产业规模 1500 亿元,计划到 2019 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 4300 亿元,2015~2019 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30%。
三、主要玩家
各方差异化切入点:
1、亚马逊为鼻祖,早早入场布局。
2、微软。已有的企业市场+企业软件优势。
微软算是个迟到者,直到2010年才正式启动Azure平台。尽管技术上一时无法赶上从2002年就开始云布局的AWS,但是胜在和很多企业都有长久的良好关系,于是用云服务+微软软件优惠为特色,鼓励用户一开始就选择Azure。
3、阿里云是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经过近10年发展早已抢占中小企业用户心智。
4、华为主要服务的对象还是政府和大企业,在这方面华为有充分资源和经验。
5、百度云正凭借ABC技术的解决方案,投入到营销、金融、媒体、工业、交通、物流等各个行业中,百度的目标也许是让云业务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
四、本质模型
1、云计算的本质模型
计算、存储、传输、应用
计算+存储+传输,极为通用,使得规模效应可发挥至最大,越大的企业越有优势;
应用,会具有场景化,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分割。
2、云计算终局预测
由于云计算的通用性,马太效应明显。
虽然有软件场景化的一定壁垒,但只要是大的市场,巨头都很容易进入。
相信华为的预测:未来全球剩下五家企业左右。
五、启示
1、产品演进模型
产品的产生、演进,可采用跨越鸿沟模型。
云计算:自己有需求-自己研发试用-推给大众
像amazon等电商率先有了需求,自己就是早期使用者。
但可能要进一步思考如下问题:
1)创新产品如何产生?什么条件下产生?
2)早期使用者是谁?
3)什么条件下,早期大众会接受?
2、未来必需品,仍需要有现在的基本盘。
云计算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大电商自身需求的结果。
虽然有UCloud、青云、七牛云等独立厂商,且是国内市场的较早入局者,但从终局思维看,没有自身需求支撑,很难在竞争中最终获胜。
反观华为、微软,由于有现有业务优势的支持,虽然后来进入,但仍有极大的胜算。
3、云计算潮流面前,哪些相关机会?
任何一个单点崛起,必然都是一整个系统工程,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机会。
如电商崛起,背后包括平台、商品、快递、支付、云计算等各方面要求与机会。
而云计算崛起,会带动服务器、存储、芯片、传输、数据中心建设、新能源、软件等机会。
Gartner 数据显 示, 2013 年-2017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速为 3.74%,销售额年复合增速为 4.47%。虽然增速平缓,但高于全球 IT 支出-1.01%的复合增速。
据 IDC 数据显示,2010-2016 年全球数据中心投资规 模年复合增速为 16.24%,中国为 38.30%,远高于全球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