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隐性饥饿?因为不是肚子在饿,是细胞在饿。隐性饥饿属于体内营养素的不平衡或者是缺乏的状态。一些营养素过多一些营养素又缺乏,这是细胞层面上的营养不均衡,营养素缺乏,它和我们的肚子饿不饿没有关系。这种营养素的不均衡,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我们把它叫做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不隐性。我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当隐性饥饿的症状出现时,我们不知道那是饿的症状,就忽视了它。
我们饿了,就要吃食物,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代替食物,食物也不能代替药物。医生只会给我们开药,不会给我们食物。当细胞饿了,我们必须给细胞足够的营养素,细胞不饿了,隐性饥饿的症状也就改善了。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隐性饥饿,把“饿”的问题交给医生,一定会引发灾难,因为药解决不了细胞饿的问题,只会越治越饿。所以,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肥胖、亚健康等等,都与人体的营养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已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
既然隐性饥饿是70%慢性病的病因。 那么,当我们解决完隐性饥饿的问题时,是不是也同时解决了与之对应的这7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问题?所以,隐性饥饿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和调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人为什么会隐性饥饿?我们已知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300多万年,几千年前人类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远的不说,咱们说近的。十年前,我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和浏览手机的时长和现在比,是不是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浏览手机的时间越长,一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没有额外补充,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
如果我们只依靠吃胡萝卜补充维生素A,以我们现在浏览手机的时长,每天至少要吃1到2斤的胡萝卜才够。要是天天玩王者荣耀,没有3到5斤的胡萝卜是不够的。我们怎么可能一天吃得下这么多的胡萝卜?我们又不是兔子。所以我们没去关注这方面,一定会造成这方面营养素的缺乏,而营养素的缺乏就叫做隐性饥饿。
很多人说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他们也没啥讲究,但是他们照样可以活到八九十岁。因为他们以前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不一样了。他们的阳光、空气、水,样样都比现在好,他们的生活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他们也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天天看电脑玩手机。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然吃下去的东西也要跟着改变。不变,身体就会隐性饥饿。
还有的人不理解,我们现在吃好没问题,想吃什么也没问题,为什么营养素还会缺乏呢?这里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食品自身营养的局限性,因为现在的菜人工种植的比较多,以前野生的比较多。拿菠菜说,以前每100克菠菜里含有100毫克的铁,含铁量非常高,而现在每100克菠菜里只有4毫克的铁,甚至远远低于4毫克。如果自己种菜,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种的菜,有菜的原始味道,菜市场上的菜,几乎没有菜的原始味道了。以前养的猪,从年初一直养到年尾才宰杀,现在4个月就能杀。现在的鸭子养到30天就能杀了。同样的一口肉,一口菜,里面的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另一个食品加工问题。很多营养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都被流失掉了,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很难保证肉里没有抗生素和激素了。这些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我们的膳食里。只要我们吃东西,就一定会把这些不是食物营养素并且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有毒物质吃进身体里。
一方面我们的营养素消耗量比以前大,另一方面又很难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营养素。要达到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有难度的。
学习营养,咱们就一定了解一些营养概念。像以前的麦乳精、冬虫夏草、燕窝、蜂王浆,以及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营养。
什么是营养?
营养学里,营养是一个生理过程:我们吃东西叫做进食,食物在胃和十二指肠、小肠进行消化,在小肠里吸收到体内重新合成利用的整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营养。所以营养包括了进食、消化、吸收和利用。比如我们吃进去的猪肉、鸡肉、鸭肉、羊肉,这些肉里面的蛋白质要先进行消化,变成氨基酸,脂肪变成脂肪酸,然后在小肠里面吸收,吸收完之后重新合成我们身体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
消化就是把食物中的物质消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吸收到我们体内之后,合成成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利用的物质,这个就叫做吸收。
其实就是一块猪肉吃进去变成人肉的过程,整个过程就叫做营养的过程,所以营养是一个生理过程。
营养素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讲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代谢,能够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物质叫营养素。简单讲我们吃的食物中所有对身体有用的物质,统统把它叫做营养素。
它为什么会对身体有用呢?营养素在身体里要发挥功能。
如果小孩子长高,就需要有营养物质去支持他们长高,身体要修复就需要营养物质去修复我们的身体,还有供给我们的能量,以及保持我们的体温,我们的大脑要思考,眼睛要看,嘴巴要说,肠胃要蠕动,心脏要跳动,所有的一切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那营养素必须保证每个器官的能量供给,还能保证我们的身体体温是恒定的,更关键的一个,营养素能够调节机体各种各样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身体的生理活动是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所以所有的营养素有三大功能,一个是修复组织构成我们的身体。二是提供能量,三是调节我们各种各样的生理机能。所以营养素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功能的。研究营养素功能的学科,我们就把它叫做营养学。《健康营养学》是医学类的大学教科书,写的就是营养素的功能。
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营养素。因为我们不知道保健品它有什么功能,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反正吃了也没啥副作用;而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这些膳食补充剂是跟营养素相关的,它们都是要产生功能的并不是说没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把营养素和保健品等同起来而已。营养素只是更加标准化的日常三餐而已。
每一种营养素都有它的功能,它不会以某个专家、某个人说它有效还是无效,可以吃还是不可以吃为转移的,因为它本身在大学教科书里面是大部分专家学者已经认可和认同的营养素功能,所以我们吃这个有没有效果?吃纽崔莱有没有效果?已经不需要任何人来认同,我们只需要知道维生素ABCD有什么功能,而纽崔莱产品里面含有这些营养素,自然就有这些功能。
为什么很多人对营养素会有一些偏激的看法呢?这是因为营养学这几年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人对营养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以前。所以,国家启动了一个全中国医生的营养教育,但是就现在现有的医生要轮训一遍营养学需要10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只能靠医生自学营养学了。
大健康战略的“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也包括了医生。因为医生懂治病,但并不代表他懂健康,因为治病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出发,而健康管理学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虽然他们用的都是基础医学的内容,但角度不一样。
以前我们把营养素分成七大类,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现在营养学家认为这样分是有局限的。所以现代营养学升级之后,把营养素分成三大类:
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它膳食成分,包括水分、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和营养素相关的有机化合物,我们通通把它叫做其它膳食成分。
这三大类营养素有延展性,因为我们会源源不断地发现,对身体有用的这些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