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准则就是就是你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容易被骗的人。
——物理学家 理查德·费曼 (建议如何避免伪科学混水摸鱼。)
本文第一章就讲到她是一个数学盲,可后来工作需要,不得不学习数学,便开始重新打造自己的大脑模型。
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个良性循环:越有兴趣越想学→投入大量时间→练习反馈→成就,没有什么是天生就会的,兴趣是一个好老师,想要获得某项技能,兴趣则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
在本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之前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刻意练习》以及《认知天性》中都有出现。
比如说 - 奖励机制、有目的的练习、排除干扰项、间隔练习、通过做题巩固概念等。
到目前为止,觉得本书最好的一点就是每章节的结尾都会要求关上书籍,口述本章节的主要思想。
虽然会麻烦了一些,但是就是因为怕麻烦所以才毫无成长,在和大脑做斗争的同时,也在深化学习内容。
找到拖延症的“信号”,能有效认识并避免触碰到它,这也是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之一。
比如说,早上一起床,我便要打开手机,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有时候半个小时过去了都还没起床。这时,手机就是拖延的“信号”,通常情况下,只要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机,那么我便会立马去洗漱接着做早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也如约而至。
拖延的“信号”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有时它还会用掩盖物来遮挡住陷阱,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掉了进去,所以要时刻提防拖延症的“陷阱”哦~
回顾:
关键词:积少成多、知识坍塌、间隔练习、回想法、明确目标、专注于目标《学习之道》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知识坍塌”这四个字。
所谓知识坍塌指的是,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阶段发现学起来特别困难,以前学的知识都感觉不会了。遇到知识坍塌,不能完全表明之前学习的内容不够扎实,因为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脑也是需要沉淀的,通过复述、实践、练习才能与之前的知识相融合,这个阶段虽然学习的比较慢,但是只要跨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会向前一大步。
摘记:
1.别怕落在别人后面,退后一步,冷静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针对性练习。
2.避免拖延,就不要专注结果。(从今天要学习数学改为今日做5道数学题。)
3.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方式。提取练习是最强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效果远超过简单的重读材料。
4.相信自己的新时间系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就要努力工作,该休息的时候要去休息,不要有负罪感。
5.如果你没能快速掌握学习材料的重点,不要灰心。有时候学得慢的学生会抓住根本问题,而这些部分,通常为进度较快的学生所遗漏。(千万不要为了赶超别人而囫囵吞枣,时间又浪费了、知识又没能吸收,还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负罪感,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