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万类世界 , 每个人都会触景生情,联想万千。或者, 有人无动于衷, 有人心潮起伏, 所好所吟绝无统一。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而写菊花诗; 宋朝周敦颐爱莲而写《爱莲说》; 清朝金农爱梅而擅画梅. 诗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所想, 这就是诗意。诗意内涵美好的东西; 感人的言语; 能引起共鳴的事物。诗意依仗言语来表达,这是诗人写诗的目的, 并决定诗的可读价值。
古今语言的差异, 造成现在诗壇的凋零。古典诗词的天地广阔, 里面却空荡荡,廖廖人影。只见少得可憐的爱好者在徘徊, 留恋不舍。诗词虽好, 仍需读者扶持。审时度势, 该当锤炼时代的语言成诗句,并改变表达的方法, 平昜近人而又文采飞扬, 可望挽救诗于绝境。这是争回人心的好办法,诗之优劣关系诗人的表达,连带诗的灵魂。
若问诗魂是什么? 对联句型里面找!对偶来自散文而优于散文,其内隐藏各种修辞文采, 使艺术美感拔高更胜一筹。对联有工对和意对。工对严格, 匠心显露人工痕, 有故意炫耀的嫌疑; 意对巧妙似天意无缝, 令人不知不觉地产生共鸣。尤其串对手法最上乘。好比《红楼梦》中句:"一夜北风紧,开門雪尚飘", 上下句都是定语修饰主语带动词谓语,节奏大约对仗,虽然词性不一, 但语境语意紧密联系, 无韵也顺口。又如唐朝杜甫这句:“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其间插入比喻, 更令对偶深藏不露。读来亦文亦诗。再看唐朝孟浩然诗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是工对, 手法委腕, 上下句串联共同写景, 两句末字皆仄声, 诗人不理声韵束缚, 他明白越改越烂。不管口语白话或散文入诗,擅用对仗句型即有文釆风骚。
诗能迷人, 在于韵趣。如歌好听首重押韵, 并靠平仄声调来抑扬顿挫, 避免顺口溜。如果押韵有方, 完全可以撇开平仄,本来古体诗就不介意平仄格式,喜自由浪慢,是唐人自缚也。太过严谨的格式好象填卷,东拼西凑修改字词,左避右让迁就韵律,见到句子一行行,却似锁链一节节,窒息了灵气。诗的趣味看重腕转, 诗人善于移花接木去描述; 转弯抹角来说话;借题发挥抒情。使人费神猜估和回味:那是什么意思?委婉与直白就在此中分。诗能如歌,即是通俗。更易被当今时代接受,有利于传承。
诗意诗联诗韵美,肯在这三方面下功夫,坚持不懈, 必有好处。这里深含雅俗共赏的理念。诗的创作是苦吟,得百中有一人赏识, 足慰平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