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厚爱,上篇译文收获好多赞,还上了热门榜!最近一次上的任何榜还是几年前在拓词上刷GRE词汇。谢谢编辑推荐,谢谢你们的喜欢,都是我翻译事业的不竭动力。
「一怒之下」再来一篇Scott Young的博客,Financial Freedom。他的博客,鸡汤味有点浓,但还是有干货的。
-----------------------------------------------------------------
财务自由不等于富有。两概念常被混淆,但是截然不同的目标。有人一年赚一万五千美刀,过得自由自在,也有人收入百万日子捉襟见肘。
上周,我提到财务自由这个话题,说有个存下一笔应急款项的目标,要足够负担一年的生活。这能让我在职场商场自由选择变数,一整年不必忧虑银行户头。但这还只是通往财务自由的第一步。
什么是财务自由?
我给财务自由下的定义是,不用为钱忧虑。金钱不该成为个人和职场生活决策里的压倒性因素。
有种挺好的观点是,财务自由就是免于饥饿的自由,这个大多数西方人已经享有了。作为人,我活下去当然要吃饭。不过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食物下,免受饥饿不再是决策的驱动力。如果食物紧缺,挣足口粮可能会占据我所有思维。
实现财务自由,跟免受饥饿道理想通。金钱仍会在生活里扮演角色,但不再对你的目标产生决定性影响,你便自由。
财务自由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对于食物,有一个你能消化掉的上限。只要过了最低门槛,免于饥饿的自由基本能确保。但是花钱没有上限,这大概是免受饥饿的人在数量上远超财务自由人的原因。
财富多少只是一个因素。如果你的开支大于收入,不管富有还是贫穷,都无法财务自由。追求财富不失为一个高尚的目标,只要是通过创造价值,但未必带来内心平和,与伴随财务自由的满足感。
起初我的所有财务目标都严格围绕收入和存款:截至某年某月某日拥有$__。后来意识到不够。除非我在其他方面也取得进步,否则仅是赚更多钱不能让我趋向财务自由。
决定财务自由有三大因素:
1. 不用工作就得到的自动收入
2. 收入大于开支
3. 较低的贫穷门槛。
1)自动收入:无需工作
要想完全财务自由就得有自动收入,可能是存款利息、被动收入或者某项生意。如果一段时间不工作,生活质量也不会明显下降。
这目标很难实现。但不是非要实现百分之百的财务自由才能享受那些好处。这三大因素无论哪一项取得进步,都能提高生活质量。
把一年的收入建立成应急储备金,就在第一项迈出了一大步。如果我疲于支付账单,就一直被迫工作以生存。有了一笔应急储备,至少迫工作前有一年缓冲期。
完美世界里,物质财富大大超过需求,人纯粹为兴趣创造和职业使命而工作。现实不完美,不过你可以更近一步,有足够的自动收入就能享有被迫工作前的缓冲。
2)收入大于开支
作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一,我们却背负如此沉重的消费信贷。有些债务算作投资,学生贷款或借钱创业对实现目标必不可少。
但很多债务跟投资未来无关,就是信用卡过度消费,购买超出我们收入的大车大房,消费今天牺牲明天。
这一点,财富积累和财务自由的区别最显著。有群年薪六位数的人还受消费还贷所扰。开销超过收入,就无法财务自由。因为花钱厉害,你如坐针毡,钱在生活里永远扮演重要因素。
你的目标不仅是不负债,还要主动存钱。当你有能力存下收入的10%,30%乃至50%,你就多了一份自由,便在挣脱金钱的束缚上提升一步。不用担心下顿饭,反正厨柜里有些存粮。
3)更低的贫困门槛
我用「贫困门槛」来定义过上自己舒适生活所需要的最低资金。有的人需要7万一年,有的人少于1万。
低贫困门槛表示很少的物质福利也令你感到满足。如果剥夺你所有存款,收入也减少80%,你还能享受生活吗?还是会因收入锐减痛苦万分?
贫困门槛是心理设置的。不是让你真的忍受贫困,愿意降低门槛代表你为做出更大改变时愿意舍弃现有的。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贫困门槛是5万一年,当有机会跳槽到更让你兴奋的工作可起薪只有4万时,你就无法做出改变。所以较低的门槛带来自由。
设立一个较低的贫困门槛,是要自己偶尔适应贫乏。尝试一周不花钱;旅行一个月只住青旅放弃舒服宾馆;一个月不开小车。轻度尝试贫困能帮你降低门槛,就像足尖轻点湖水来适应水的冰凉。偶尔扑腾两下水花,能帮你克服迫不得已需跳水的恐惧。
通往财务自由的这最后一个元素,最少被提及。它跟钱本身无关,取决于心理上如何处置金钱。
消费不是无底洞吗?
经济学家假设,人的欲望是无尽的。这个假设在画图表时很有用,但证据相反。关于快乐的研究显示,超过一定水平线,金钱不再跟快乐挂钩。
物质欲望永远存在,但只要你建立了足够的财务自由,这些欲望就不该主宰生活。更重要的期待,比如有意义的工作,情感关系,自我提升应该在决策中施加更多影响。
赚钱不才是困难的部分吗?
有种财务自由的观点是,赚那堆钱是最难的部分,只要有了高收入和存款,心理上如何摆置金钱相对容易。
我很不认同。我认识很多享受更好物质和舒适的人,仍不快乐。我也认识一些看上去很知足的人,哪怕拥有得不多。我认为,赚钱是相对容易的,心理对钱的态度要顽固得多。
人容易攀比财富,受广告诱惑,醉躺在钱的温柔乡。争取财务自由一定要突破两条战线:赚足够的钱和精神上建立防守,避免受控于金钱。
「你拥有的东西,最终吃掉了你」
这句话引自书和同名电影《搏击俱乐部》。我想这本书能流行开来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句台词,我们没去改写游戏规则,而是决心在规则内游戏。单是赚更多钱,对钱的态度却不跟着进化,就是在给我们自己筑建舒适的牢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