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去了趟乌镇,赶在了戏剧节,不过我不是冲着戏剧节去的。
点评网中了一张乌镇网红餐厅的霸王餐,正犹豫着要不要去吃呢,结果又中了一家。
“看来这是天意,不得不走一趟了。”毛咩叹气,我也不好说什么。
早晨8点从人民广场坐大巴出发,一路上变换各种坐姿都不舒服,总算熬到了目的地。两人感慨,区区几年时间,就从不知疲惫为何物的青年成为到哪都老胳膊老腿的中年人了。
下车第一件事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行军。
第一顿霸王餐是在乌镇印象餐厅,点评评分比较高,离西栅景区不到1公里。赶在11点去刚刚好,过了11:30他家就要等位了。一桌子荤菜,从第一道菜开始我们俩就埋头苦吃,只觉得红烧鱼也鲜嫩,炸排骨也酥脆,就连刚出锅的米饭都是那么香甜可口。
黄金香酥排骨里的土豆球很好吃,外脆里糯。
拿号排队的大爷背着双手两边桌子扫射,看中哪个菜就问:
“这是什么菜啊?”
“鱼好吃吗?不是野生的吧!”
“米酒有酒味吗?”
……
问到哪桌哪桌的食客就认真的给他解答,都是出来玩的,大家都无比的轻松愉快。我嘴里塞的满满的肉,来不及咽下去,只好半掩着嘴含糊不清的说:“白水鱼不错,不过建议你点清蒸的,红烧的太咸。”
鱼是真的不错,很鲜嫩,不过这么好的鱼不清蒸真是可惜了。好在第二天在回首阁(离乌镇印象不远的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吃到了清蒸白水鱼,尤其是鱼肚子上的大块肉,轻轻撕下来蘸上蒸鱼汤汁,油润、鲜甜。我想起蔡澜以前说过,如果在外面实在没什么好吃的东西,他就用蒸鱼汤汁拌点饭吃。我也如法炮制,那股鲜味柔若无骨,似有似无,吞下去后才觉余味绕舌,不知不觉吃下一碗白米饭。
景区附近每家餐厅味道都差不多,白水鱼是招牌。
吃了两家餐厅的鱼,我觉得其他家的鱼味道也不会太差,只要食材新鲜,随便做做都是一道好菜。
乌镇印象有一道汤我很喜欢——印象手工肉燕。汤里加了醋和大量的胡椒粉,没有勾芡,酸酸辣辣的,很是开胃。肉燕做的不能跟福建的比,个头略大,皮略厚,但是赢在这不是在福建。肉燕像一个个小胖饺子跟海鲜菇和木耳挤在一起,量一点都不含蓄,上面撒了一把芹菜碎和香菜末,清爽又提神。我一碗接一碗喝的停不下来,最后把沉淀着胡椒粉的汤底全倒碗里了,到现在还有点意犹未尽。
这道汤真的很开胃。
这家店有很多私房菜值得点,而且都做的不错。不过有一点,既然来到了江南水乡,千万别点川湘菜,就算看着红艳艳铺满了辣椒,也是绵柔的辣,没有你以前吃的刺激。我们桌上有一个凉菜——麻香鸭掌。按理说这种菜应该又麻又辣,冰镇的Q弹才端上桌的。虽然也有一层红油,实际上更像煮熟后凉拌了一下,味道浮于表面。江南水乡的菜一般食材不错,烹调只需保留原味就行,对香料的运用不太敏感。
不过总有人难以下咽这点到为止的味道。我们隔壁就有一个大哥,只点了一份辣椒炒肉和一份米饭。
我跟毛咩相视一笑。以前去厦门的时候我们连续吃了两天的厦门菜就受不了了,只觉得口中无味,心里发虚。后找到一个湘菜馆,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手撕包菜来一遍,虽然不是我们吃过的最好吃的湘菜,但是在厦门哎,有辣的吃就不错了。
刚开始来上海的时候坚决不进上海馆子,觉得吃着没劲。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各种口味,所以乌镇的菜也能吃出它的性格来。
上海有道家常菜,老鸭汤,不过我没在上海吃过,宜兴和乌镇都吃过,口味应该差不多。老鸭汤是第二天在回首阁吃的,一整只鸭子,炖的酥烂,装在砂锅里端上来的。当时外面下着毛毛雨,天气刚刚有些降温,饭前先喝一碗老鸭汤,一股暖流逐渐打通身体各个枢纽,通体舒畅。我用勺子捞汤底,想看看放了什么料,只捞到半个八角。
笋干老鸭煲是江浙一带家常菜。
乌镇景区外面的餐厅非常多,各家菜单差不多,还不贵。网上有很多团购,人均三四十都能吃的不错。
第一天晚上我们找了家小店想简单吃点,一碗面30,一碗藕粉16,反而不如餐厅点菜吃的划算。
二
估计没有谁像我们为了吃而跑趟乌镇的。既然来了,总得逛逛水乡古镇,说说美景吧。
其实看多了江南古镇,感觉都差不多,除非跨地域很远的古镇,在民俗上会有些差异。
我之前看过的古镇基本都是免费的,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景区,东栅还没完全开发。只买西栅的票是150,东西联票190,如果不是住在古镇里,票只能用一天。
价格不算便宜,但是想着它既然收了这么多门票费,又顶着中国十大古镇之一的名号,我们还是抱以期待的。
我们只买了西栅的票,从中午逛到天黑,最后总结出乌镇的特色主要是够大,原始建筑群保留的较多,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古镇商业开发的成功典例。
里面卖小吃的不够多,有也不够特色。排长队的都是网红米糕之类的店,这种店在城市里很多,除非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觉得有点意思。逛了一圈下来说不出乌镇的特色食物是什么。
里面的羊肉面馆倒是蛮多,据说红烧羊肉是特色,我怕红烧羊肉里是加了糖的,没敢试。
乌镇当时戏剧节,几乎每场戏都有很多人排队。我们自知无艺术细胞,看到排队总是自觉绕道前行,挨个去打卡每个景点。
景区里面有个十二星座情侣房,十二栋小独立屋建在水上,落地长窗对着水面。旁边就是月老庙,内有合欢树一棵,上面缀满了祈求姻缘的许愿牌。庙里香火旺盛,全都是青年男女,可求签,20一卦。
我跟毛咩说,住这里的应该有很多刚确定恋爱关系的情侣,先诚挚跪拜许愿,然后郎情妾意四目相对,相拥回爱巢。从此,他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孤岛,远离俗世扰扰,共赴爱河……
错!
毛咩打断我,
你看看那邻水长窗,帷幔轻微摆动,只有激情男女才用的上。刚确定关系的?放不开!
呸,男女思维大不同,话不投机半句多。
红纱帐里卧鸳鸯
三
十二星座情侣房附近有个三寸金莲馆,里面有讲述中国女人的缠足史。只听故事是不够直观的,真正看到展柜里缠足女人穿的鞋才震撼到了我。
所有的鞋子都可握在掌心里,那尖尖的鞋头,总让我想起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感觉。穿上这鞋怎么跑?碰到坏人怎么逃?吵架怎么跳的比对方高?跟人打架怎么站得稳?
三寸金莲只看到畸形美。
当初想出这招的男人很聪明啊,把女人的脚束缚住,就不能出远门了,甚至大户人家还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一旦走出家门就会发现夏风冬雪、春花秋月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把小脚当做性器官只是缠足之后的衍生物,为了将裹脚的风气推行下去,小脚的审美标准也要制定起来,要让女人心甘情愿的裹,裹了才是男人喜欢的好女子。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很多品牌鞋中的高跟鞋销量下滑,而平底鞋、球鞋的销量激增。这说明女人已经渐渐摆脱时尚和媒体的洗脑,把舒适健康排到好看的前面。至于说穿上高跟鞋有女人味,女人味能变现吗?
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穿。
现在地铁上穿高跟鞋的女孩子凤毛麟角,车子常有停不稳的时候,一个急刹车,歪到一片人,平底鞋踏别人脚上最多弄脏了别人的鞋子,要是都穿高跟鞋太容易发生惨案。
电视剧里大城市白领形象都是标配:高跟鞋+裙子+精致妆容,太符合人类的美好想象了。
墙上有一幅画,一个古代的男人在把玩女人的三寸金莲,神情颇像西门庆。我说以前的男人怎么都不好胸反而好脚呢?是不是胸太直接不符合文人骚客的形象而脚含蓄一些?
毛咩瞥了我一眼说,现在也有很多男人是恋脚癖的。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毛咩说别看了,你那双大臭脚还会有人喜欢!?
最后放上几张江南水乡的照片: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一江烟火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澄明水生光。
摇橹踏波穿水巷,几分幽雅倍生情。
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作者简介:好吃懒做女青年,养了只宠物叫毛咩,爱好发掘各种美食,探索人与食物之间的联系。
微信公众号:如何饲养自己 ruhesiyangz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