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姐经常带着她读高中的女儿一起来参加拆书活动。
她后来还撮合了我们和苏州吴江文化局的一次联合拆书。
那场活动我们4,50人从苏州到吴江,几十公里路程,她又当司机又当导游。
哦对,那天,她开着奥迪Q7。
她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公司业务稳定。女儿出国留学后,他又开始另开战线,杀入中小学辅导培训行业。
我帮她做过一次IT信息化的设计,每次都是一群人激烈讨论到凌晨。
然后她亲自送我到酒店,再开车回去,第二天又是最早到公司。
已经在事业上,家庭,子女方面都美满的女人,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
我还没到那个层级,想不通正常,但是我把她作为我的榜样。
2.
Simon是北京人,也是美国的海归。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周庄古街上的糖果店里,他正用一口美剧级的英语和几个外国美女在介绍产品。
一份糖果甜品+一段音乐+一个WIFI=一个夏天是他店里的slogan。
他放弃在北京的规划设计的工作来到江南做糖果生意。
我很好奇,他笑着解释,这个世界多无聊啊,糖果最容易让人开心了。
坚持了两三年,生意慢慢有了起色,现在周庄只是他其中一家,目前江南的古镇基本上他都开上了分店了。
糖果店铺不大,店长,伙计,都是他一个人。
所以没跟我说上几句,店里来客人了,他又去招呼了。
我看到他总是腼腆的笑着,做介绍、接待进店的客人。
我留意到他午饭就是一个简单的外卖盒饭;
我晚上10点直播结束出来在古街上散散步,在路上又撞到他,他又是一脸憨笑,说刚打烊。
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们却在用“赚钱”和“很忙”来衡量一个人的快乐和追求的成功。
3.
每个礼拜我都会出去参加其他城市的线下活动。
我发现其实每次来参加活动的,大部分人都已经在职场中已经小有成就。
我笑着说,这哪是什么我来做分享,我每次都是来抱大腿的。
很多人问小六哪里来的这么多资源,其实是这些大神经常会出没这些学习活动的,你只要有诚意,有心,大家互相认识,自然会给自己争取很多的机会。
我的很多培训课程都是在线下学习活动中结识的前辈,他们要么来自企业,要么来自高校,评价他们用“事业有成”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可大家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们是最积极的。
我问过他们,他们常回答的是:自己不懂的太多了,需要跟上步伐。
为什么越牛逼的人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呢?
如果用一张图来解释,大概就是,他的知识领域越大,和这些领域接触的学习区越大,越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吧。
4.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他的节目中解释过这个现象:就是为什么越有能力悠闲生活的人,越是选择忙。
“有时候太累了我也想说,去他妈的,老子去三亚度假一个月去!但是我不能,因为我的机会成本太高了!我暂时一离开,万一有什么合作的生意,我错过了,损失就大发了。”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就是:我用我的时间和精力做了A事,我就没办法去做B事,那B事产生的收益就是我的机会成本。
就像我早上也想赖床,但是赖床一个小时,我可以写一篇文章,我可以读一本书,这些都会可能会给我带来“爆款”的机会。
过去的半年我写了200篇文章33万字才有2篇10W+,这样一想赖床导致损失的机会成本就太高了。
5.
还有另一个原因可以解释,就是有能力的人在忙碌的时候,不是瞎忙,而是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所以大神们在忙,是他们在专注做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
他们不觉得累,而我们在瞎操心而已。
6.
所以“为什么越是有能力悠闲生活的人,越是选择忙?”
- 成就越大机会成本越高,越不容易放弃
- 他们沉浸心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看着累而已
上海的形象美学专家潘泠竹老师,跟我聊《荒野生存》的时候,说她看了三遍,并强调说这是一部做个人品牌的人必须要看的一部电影。
我好奇问为什么。
她说,因为主角从一开始就没有退路了,所以他只能一直向前。
我想着也是一个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