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我的定义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结束,这个阶段,人接受知识是很快的,是形成个人最终价值观的绝佳阶段。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学时期大部分人都是对周围的事物开始追根问底,对友谊看的很重,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希望自己迅速长大。这个时段,读书是对引导人接触现实和树立目标的一个绝佳机会,让人迅速的认识到自己所在的世界是很大的,不是只有父母亲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多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对历史政治的兴趣,对个人本身的认识,通过书籍会有质的提升。以个人来看,父母不允许我看电视,玩电脑。只有通过书来了解世界,后来的生活证实,通过网络,电视,是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个个层面的,媒体只显示自己想展示的,而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的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现实世界与理想社会的落差是很大的,只通过媒体展示是不科学的。
少年时的读书涉猎要广泛,因为我们不深究,只认识,读一点历史的,《图说上下五千年》,《庞龙历史》,读一点地理的,《庞龙地理》,《地质》,读一点科幻,《科幻世界》,读一点杂的《课堂内外》,读一点学习的《故事作文》,读一点深沉的《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读点哲学《苏菲的世界》,读点红色人物的,《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少年时的读书还是多读名著,《培根随笔》,《悲惨世界》,《红与黑》,《苦儿流浪记》,《青年近卫军》……很多书不一定读透,但可以读懂,有想象力看看《海底两万里》,都很棒。
有的时候,可能有遗憾,没有看过很多同龄人看的动画片。但是,一个人的气质和对于世界的认识程度的形成远重要于这一点遗憾。所以年少时的读书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思想,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对话,如果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就需要基础。这个基础就来源于年少时的读书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