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浮华不定的年纪,静下心背下弟子规并写一篇来自心底的触动与感悟,是毕业后从没想过的事情。现代人越来越多的去追求所谓的自由,意欲摆脱一切的规矩与束缚,变得浮躁而目空一切,而我们也不知不觉或身不由己的开始随波逐流。名利金钱面前,很多理所当然的东西开始被无所谓,然而一旦能平心静气驻足于弟子规这种来自文海墨山的古典至箴面前,字字简拙却又掷地有声的触动,将犹如无边落木萧萧而下,又似于无声处听处处惊雷。
弟子规里没有安邦定国的壮志豪情,有的是立身处世的微言细行;弟子规里没有达济天下的济世伟略,有的是和风细雨中的自在前行。当我们都在这尘世的蝇营狗苟间渐行渐远时,一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无异于当头棒喝;又在我们迷茫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不知何去何从之际,一句“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简单如航灯。
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人缺乏信仰,缺乏西方人手按圣经的虔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信仰,而是对待信仰的形式。我们都说知行合一,然而我们也都知道知易行难,背诵弟子规恰恰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种来自具体“做”的真实、“做”的力量。弟子规不是陈腐的约束、不是对自由本性的束缚,他是对自然而然的表达与诉说,是深山古刹里的一记木鱼声响。而背诵弟子规更不应该是流于形式的叫嚣,或阳奉阴违的心口不一,他是口渴后饮一碗白开水的沁人心脾,是风吹过枝头后的心驰神往。
对弟子规如此,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亦如此。我们要像举着雨伞一样举着我们心中认同的那些本真,而对他们,有的是能遮风挡雨的欣愉,而不是时刻想着手里雨伞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