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天生孤僻,打小起,书就是我最好的伙伴,也是唯一的伙伴。
在我读过的书混乱而不成章法,要论印象最喜欢的作者,竟然是大仲马。但作业要求分析风格与定位,国外的大家就不好下笔了,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平添了许多译者的意识,丢失了不少原汁原味。
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前后读了三遍,每次都读到“妖人”诸葛孔明挂掉为止。但古代名著是不敢点评的,写作才入门的我,万不敢这般造次。
成年后就很少读小说了,基本看些畅销书和专业书,偏知识与技能类,文字上也乏善可陈。
挑来挑去,还是选中了丁丁张。
02
世间万物,有阴就有阳,有天使就有恶魔,有鸡汤就有反鸡汤。
“人生需要揭穿”六个字一打出来,似乎自带一股反鸡汤的凌冽杀气,让人虎躯为之一震。
正如丁丁张自己所言:人生需要揭穿,这六个字似乎有种奇怪的魔力,任何内容一被它加持,立即显得意义深远,而当我带着这六个字去和各种人聊起他们的故事时,他们都愿意认真的告诉我,并且眼里闪着光亮。
从这段话里,似乎又看得到“故事+道理”的影子,心怀着莫不是挂着反鸡汤卖鸡汤的担心,战战兢兢翻开书来,而后,终于长舒一口气……
这分明是一盏探照灯,让人心的暗无处遁身,更像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用着鸡汤的套路,把一点点小心思,一点人性里的假,切割给大众看。
撕开假的外衣,里面就是真了。
他把刀指向了那些文艺青年的假,他说:……文艺青年的恋爱模式更自我一些……当然,疼也许是真疼,但因为文艺疼更优美一点儿,你就疼得更久一些,让疼成为一种爱的附加值……
哎呦我去!每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总是禁不住一拍桌子,拍疼了自己的手掌。
他没有放过男人们:……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对。而,他们内心想法是:哎呦,我操,终于搞定了……
他把爱情、性、做作的女人们,挨个揭穿了一遍,用那种不带脏字的笔触。
这就是他的定位。该用什么词来表达这个定位呢?某种意义上讲,打假斗士也算是恰如其分吧!
03
我是没有能力去解析文字的。
试问一只毛毛虫,如何能理解蝴蝶的美,和飞翔的自在?
看《大师们的写作课》时,只能频频对着那些剖析望洋兴叹。我知道好,但好在哪里,怎样个好法,也只有舒明月老师讲出来时,才能点头发一声“哦!原来如此!”。她不说,我敲烂了脑壳也不知道“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妙义。
但鉴于作业要求,我也只好举起自己的钝刀,剁一下丁丁张的文字。
来,欣赏一段先——
他们终于没有说出那一句好久不见,日子在慢慢反刍中不停向前,被烈日暴晒,又被雨水冲刷。他们终于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之中,似乎有什么精准的设计让他们不能再有交集,哪怕只是路上的一次重逢。
我们爱过的人渣,像是生命中一个个的里程碑,告诉我们到达了哪里,又曾经经过了什么。那些无法面对的,其实根本早已过去,像喝过的中药,当日那么苦,却对日后有效,剩下的渣,该被慢慢倒掉。所以,少唱好久不见。不如不见,当做纪念。
这篇的名字叫《少唱<好久不见>》,节选是此篇的结尾。
来,让我们从词、句、意的角度剖析一下丁丁张的文字风格(真不敢相信我会这么说)。
在用词层面,灵动而不做作。以笔者粗浅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大量使用隐喻。
比如,反刍,烈日暴晒,雨水冲刷,里程碑,中药……这样的使用文中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读来不仅生动,且让人余味无穷。
在句的层面,则讲究韵律。
韵律的感觉一个是排比,第一段里,使用了“他们终于……”;
另一个则是对仗:“被烈日暴晒,又被雨水冲刷”、“当日那么苦,却对日后有效“、“少唱好久不见。不如不见,当做纪念”。对仗不需要过于严谨,恰当运用,诗一样的节奏自然呈现。
在表意上,够犀利。
结尾一段给全文“上价值”,似鸡汤,却句句踩在理上,扣在情上。我服。
犀利与遣词造句有关,但词句无法保证犀利。与犀利更相关的,是对生活的观察,人性的洞见,以及对精神世界发自内心的喜爱。
04
面具要揭下,人生要揭穿。
网友说:“嘴上刻薄的人大抵都是好心肠”。
丁丁张是个好心肠,那些毒舌的文字背后,摸得到打动人心的东西,不仅让人反观,亦让人温暖。
后来他出了《世界与你无关》,看了。还有《永无止境的约会》,没来得及购买,一定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