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突然有感而发的写作打卡[调皮]
刚才还在客厅瞎晃悠的娃,5分钟后就换好睡衣,自己爬上床睡着了。
“妈妈,你尊重我吗?”
晚餐的时候小家伙煞有介事地跟我说。
我立刻坐正,问她,“你为什么这样问妈妈呀?”
“我喜欢吃肉水饺,我可以不吃虾水饺吗?”
“可以呀!我给你再打两个肉的好吗?”
我不知道小家伙从哪儿学来的“尊重”这个概念,我很开心,因为这是她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理解、被平等对待的。
一直以来我对她的方式,都是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给她选择和自由,有什么想法也会和她沟通。
她也是个很乖的娃儿,一说就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这学期以来,我们的兴趣班增加了不少,忙得不可开交,但我和小家伙都挺开心,因为这也意味着我们娘俩相处、玩耍的时间变多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让小盆友多学习还是多玩耍,我一直在思考,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回到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比方娃儿对游泳有兴趣,上课也是玩耍,下课还不愿意起来。那我就陪她玩耍,请假也要游泳,游完泳回家吃饭睡觉。睡饱之后起来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的兴趣班,是不是很好呢?还觉得我让娃儿上游泳又写作业,凶狠鸡娃吗?
很多人对带孩子上兴趣班,依然停留在以往的刻板印象,觉得花钱,浪费时间,孩子没得睡,没得玩。
其实,对我们来说,大多数兴趣班就是玩。哪怕本身是枯燥的,我也得给它整得玩儿似的。
这是我的陪伴和教育目标,也是我对娃儿童年时光的一种尊重。
在我亲子教育的价值序列中,健康开心是第一位的,早睡早起、吃好拉好是第二位的,自主学习、尽情玩耍是第三位的。别的,都是在这个大框架下做努力。
我常感觉,娃儿潜能无尽,能力有限的是父母。我也更喜欢放手让她去做,自己管自己,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练琴、自己写作业、自己选择想上的兴趣班、周几接出来上课……
我相信,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尊重她的喜好,并引导她自我负责,做得越来越好。
毕竟,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她成为我希望她成为的样子,而帮助她看见自己、理解自己、爱护自己,最后努力靠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