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夜晚,当你瘫在沙发上最放松的时刻,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好不容易抢到的东西,才发货就遇上雨雪天气,快递包裹滞留怎么办?
本来计划晚上运动或学习提升,但一刷视频四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此不自律的我,是不是无药可救了?
早知道顶撞老师会挨骂,我就不那样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独处时,经常会遇到突然造访的“emo时刻”,想起过去一些不开心或是为未来焦虑的事情。用当代年轻人的话来说,大概是“深夜emo”了。
那么,一到晚上就被过往的遗憾撩拨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是不是生病了呢?听到答案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深夜emo”。
“emo”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大家在网上都常看到“emo”这个词。作为一个持续火热的网络流行语,它原本是指一种类似朋克风格的情绪化音乐——Emotional Hardcore,即情感硬核的意思。
它的风格特征就是冲动、敏感、脆弱。放在当下,被年轻人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的含义,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的调侃和无奈。
显然,“emo”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是一种良性情绪。从临床表现上对疾病的专业诊断标准来说,也无法算是一种病症。像是医生对抑郁症进行诊断时,需要从时间标准、症状标准、程度标准、排除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而不是只凭借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就判定它是病症的表现。
为什么寂静的夜我们更容易“emo”?
①深夜时,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自己身上
相比白天,我们被需要关注的事物和人所消耗;到了夜晚,一天疲惫积累起来的负面情绪,在独处放松的时刻,由于对外界信息摄入的减少,更容易产生和自己内心对抗的想法,DMN也就会更加活跃。
对于“DMN”,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脑即使在睡眠状态时,仍有一部分处在工作状态。而大脑在休息期间,各个脑区仍在不停地传递信息,这种不间断传递信息的状态就是DMN。
也就是说,DMN越活跃,可能就越容易引起思维反刍和精神内耗等问题。因此到了深夜,失去钳制的DMN,不断激活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的悲伤、抑郁情绪,让它们更容易浮出水面。
②与身体内分泌的物质有关
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的情绪也跟体内的血清素含量有关。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可以让人保持镇静,减少急躁的情绪,从而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
我们体内的血清素一般来源于太阳光照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夜晚少了太阳光的刺激,自然也就不会生产出那么多血清素。白天的血清素中有些腺苷的化学物质,到了晚上和垂体分泌的褪黑素共同作用,促进我们的睡眠。
不管是现代社会的打工人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大量用脑。而长时间压力过大时,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皮质醇。皮质醇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自身的优点是帮助大脑飞速运转,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
但当压力过大时,人体内过多的皮质醇如果不能及时分解掉,会造成功能失调或紊乱,也更容易让人生出抑郁情绪。
摆脱深夜的情绪困扰,慢慢调试你的心理距离
实际上,那些夜晚因大脑活动异常活跃而突然造访的“emo时刻”,只能称得上是深夜综合征,本质上更是一种较为轻度的思维反刍,算不上是很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甚至可能还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它带来的是一种真实、放松的感受,让我们觉得自己真切地在生活、在体验。
但如果这种症状不是偶尔在深夜出现,而是较长时间都存在悲伤、抑郁情绪,或是发现情绪变得严重不可控,就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可能是早期抑郁症的表现。在这方面尤其要注意对青少年的观察,避免因压抑真实感受而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我们该如何摆脱“深夜emo”带来的负面情绪呢?以下几种方法,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定期给情绪把脉
尽量精确而具体地识别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提高自己的情绪识别能力,能够识别和表达感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情绪并照顾自己的情绪需求。
通过开展有效的情绪对话,回应情绪,从而直接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以“察觉、中断、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方式,锻炼自己对情绪的感知
我们可以不断练习调节身体对意外情绪的反应,中断焦虑和反刍思想。
如果觉察出自己要表现抑郁、焦虑的情绪,就中断社交媒介或是通过玩游戏等方式,进行对信念、感受及行为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中断产生负面情绪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拥抱快乐的心境。
◆有意识地放松身心,形成运动习惯
即使没有陷入“emo”状态,我们也需要每天留出时间有意识地放松身心,比如经常运动就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每天花20~30分钟来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或是做一些如慢跑、快走、跳操等有氧运动,在增强体力的同时,也能较快地提高情绪,短时间地缓冲自己的负面情绪。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慢慢锻炼自己拉开心理距离的能力。一旦你能够以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过去,也就意味着不容易再受到过往的负面事件和情绪困扰了,今后也将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更加游刃有余。
但如果经过上面方式的训练,仍长时间持续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则要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