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期里,有波峰,有波谷,还有连接波峰波谷的曲线。所谓的「物极必反」,就是当一件事情到了极端后,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自然规律。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盈亏交替。
这里很容易形成一种误解,那就是:万物皆符合周期律,只要顺着周期律,即便到了下行周期,啥都不用做,不久之后就会自动调整到上行周期中。
如果上面这条观点是正确的,只要找一个反例,它就破产了。你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打螺丝10年的35岁职场人,因公司效益问题,被迫失业了。即便曾经是工厂里打螺丝的标兵,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也很难找到待遇更好的新工作。
失业已经是低谷了,然而这却不是谷底。找不到工作,能力积累还不够,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未来逐步被社会边缘化是大势所趋。等真到了那个连未来都没有的境况时,会发生盈亏交替的物极必反吗?显然不会。
周期律在这里,为啥失灵了呢?不是周期律失灵了,而是「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被破坏了」,系统失去了自我纠正的调节能力。系统这个主体都死了,周期律自然也就失灵了。
一家已经破产倒闭的企业,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无限放任自己开始摆烂的职场人,也跟倒闭的企业一样,没有未来。所以想要穿越周期,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主体系统的奔溃。
系统崩溃,最常见的要素就是「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就像小学的数学应用题,一个水池里一边进水,一边排水。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存量逐步增加,超过临界值时,系统崩溃。进水量小于出水量,存量逐步减少至0,系统崩溃。只有进水量和出水量实现相对的动态平衡,系统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所以,想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最好的方式就是「设置一条不败的底线」。
比如在水池里,提前设置好存量的预警线,标出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超过预警线的范围就立刻采取外部干预的强制措施,提前设置好应对预案,防止系统性崩溃的发生。做好了这些工作,周期律才会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发挥作用,实现物极必反,盈亏交替。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忽略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直接使用周期律,打脸是注定的。任何系统,无论是小到个人,还是大到组织,都逃不了这个底层逻辑。
当组织系统不可修复的时候,保存资源,早点消亡,尽早重启,这叫「善败者不亡」。如果真的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甚至走到了更为极端的热寂状态,没有未来,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