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31、232、233《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原文&译文&注释

原文: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①,皆少而聪惠②,和并知之③,而常谓顾胜④。亲重偏至⑤,张颇不懕⑥。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⑦,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⑧。"



译文:

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小时候都非常聪明,顾和都很看重他们,但常常认为顾敷更强一些。因为对顾敷更加偏爱,张玄之很不满意。当时张九岁,顾七岁,顾和带他们一起到寺庙去,看到佛祖涅槃像,其弟子有哭的,有不哭的。顾和就拿这问题问两个孙子。张玄之说:“受到佛祖亲重所以哭,没有受到亲重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大概是因为忘却世俗之情所以不哭,不能忘却世俗之情,所以哭。”



注释:

①顾敷:字祖根,吴郡人,司空顾和孙。少有才气,官至著作郎,早卒。顾和:字君孝,顾荣族子。少有才名,为王导所赏识,官至尚书令。死后赠司空。中外孙:孙子和外孙。儿子所生曰中,女儿所生曰外。

②聪惠:即聪慧。惠通“慧”。

③知:知遇,厚遇。      之:代词。指张玄之和顾敷。

④谓:认为。

⑤偏:偏向,侧重一方。

⑥懕:满意。

⑦般泥洹:梵语。涅槃,圆寂。佛教所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后来僧人死也叫涅粲。

⑧当:表示推断的词语,相当于“大概是”。      忘情:忘却世俗之情。指修炼到较高的境界后对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参见《伤逝》4“圣人忘情”说。



原文



译文



注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