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作品分享:林徽因与徐志摩的诗和信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从前慢生活,车、马、邮件都慢,我们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快节奏,上班,陪娃,顾家,我们像陀螺一样忙活着。                                                            “爱情就像土豆一样,到处都会生根发芽。” 这是偶然看到的一张恰恰瓜子卡片所言。                                                     
偶然间,我们停下来。                一封信,一支笔,一盏灯,去品味岁月静好,重拾美好回忆。                     
书信不仅承载着主人公的情感,更蕴含着语言文字无限的美。       
在这个金秋的夜晚,我们用书信打开历史,用文字重温岁月。    我们一起品读唤醒旧时光的信,感受信里的款款深情。
《我不愿意成为拆散你们的根源》(时间:1921年)

写信人:林徽因

收信人:徐志摩

分享人:喜欢的花裙子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地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那个 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这一段时间您也没好好念书,从今您该平静下来,发愤用功,希望您尽早用智慧的光芒照亮那灰暗的文坛。

                               


背景故事

1917年,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任北洋政府财务总长时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任司法总长。二人鼎力支持宪政运动,二人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可以说两人意气相投、关系匪浅。恰逢此时,林家有女初长成,梁家有子多才学。1919年夏天,林长民带着15岁的林徽因前去梁启超家拜访,两人第一次见面。

林徽因明亮的双眸清澈有神,一转身时回眸一笑,精致的五官衬托出她的娇美与婉约,她仿佛是落入人间的仙子。第一次见面,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林长民因支持五四运动被迫辞去司法总长一职,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会长的名义赴欧洲游历。林长民带着女儿周游了半个世界,最终定居在英国伦敦,在那里担任驻英大使。这次伦敦之行让林徽因结识了她一生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徐志摩。

1920年秋天,徐志摩和林长民在伦敦交往过程中与林徽因邂逅。在徐志摩的引领下,十六岁的少女林徽因走进了英国文学的殿堂,热爱上雪莱、拜伦这些文学巨匠。徐志摩横溢的才华深深地打动了林徽因,然而面对徐志摩的追求,林徽因却拒绝了。

林徽因保持头脑清醒,然而徐志摩却被炽热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为了向林徽因表明心迹,他甚至逼着怀有身孕的张幼仪签字离婚。

不久后林徽因便跟随父亲回了国,1921年林徽因在北京培华女中续学。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作家、诗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

1928年林徽因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4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负责《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1953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分享感悟

一直很欣赏林徽因,这位才情和诗意集于一身的民国才女。

2018年,我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听课,当时讲课的是感染界大咖张文宏教授等。听课时,我突然想起民国时期站在那里演讲的林徽因。当然,也想起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的那场演讲的观众席上少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偶然间在见字如面栏目中,听到蒋勤勤演绎的这封信,被里面的真情所感动,也更加赞叹年仅16岁的林徽因的才情。

这封信距今近百年,林徽因与我们隔着一道民国的如烟往事。

有关林徽因的事情,已被太多人知晓,无论是徐志摩,梁思成,或是金岳霖。

“不要问她到底爱谁多一些,又或者她到底是谁的白莲,花落何处情归谁心。与我心里,她只是一位民国女子,纵有倾城之姿,到底柔软多情。她看似清醒明透,波澜不惊,又可知,其内心的山水从来无人能懂。”

遮掩与文字背后的情节,又有谁人可解?

恰如当年的我,好似要将她的一生都看遍,所知的,确是简单的片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徽因,你们同我一样,与她在文字里相逢,又在文字中相忘。

借白落梅女士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序中的部分文字与友友们相见。


诗歌欣赏

《那一晚》

文/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原载1931 年4 月《诗刊》第2 期署名:尺棰)

林徽因写的诗都有点新月派的影子,她写诗的启蒙,多少还是受到徐志摩的影响,而林徽因这首《那一晚》就是在1930年左右住在香山双清别墅修养时写的。受徐志摩影响的林徽因的作品有《仍然》、《深夜听到乐声》、《情愿》、《那一晚》等。

很多种复杂关系使得林徽因将彼此的欣赏和感情理智地含蓄表达在了一些诗作当中。从《那一晚》中,我们就能隐约感觉到是林徽因对对某人情感的真实回忆。

而《你去》被认为是徐志摩对于《那一晚》的回应。


《你去

文/徐志摩(1931年)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棵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石块,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期待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情愿》

文/林徽因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帜,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