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来电话,聊起儿子,愤怒地说道:“我这个儿子真不知是咋了?研究生考试第三次没过,我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看着挺聪明的孩子,也一直在努力地学着,就是成绩总不如意”。
听得出,朋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我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想一想,可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出现了固化,墨守成规,只知道用蛮力做事、思考问题,效果就有可能不理想。
那么,如何突破自己,让自己的思维不再局限?《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这本书中有介绍。不仅如此,书中还介绍了敏捷思维的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就能打开新视野,找到与以往不同的新方法。在遇到自己无法超越的事时,用书中方法去解决,就能取得好的结果。
作者布莱恩·格里瑟姆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技巧领域的资深导师,著有《如何写好论文》《教授都在用的思考术》等著作,受到很多职业人士的追捧。
01.什么是敏捷思维
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直觉体现,脑中出现什么,就会直接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可以信手拈来。
但敏捷思维不同于以往我们日常的逻辑思考,它必须是反直觉的,包含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两种思考过程,并且,它要求我们必须“出席”这个环节。
比如,在医学发展中,安乐死、变性手术、脏器移植、器官捐献等特殊诊疗项目,它涉及到伦理和道德两难的问题。如果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去执行,这些事情就没有办法开展。
然而,从思维敏捷的角度去处理的话,就会合理起来:常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决策,但当情况不定、事关伦理道德时,又能够深思熟虑,充满意志,这就是敏捷思维的优势。
所以,书中指出,敏捷思维是想所不能想,创造新观点,并出其不意地把它们融会贯通起来。
02.为什么要有敏捷思维
由马东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奇葩说》,每次开播,都会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节目由3位有名的主持人和18位“奇葩”辩手组成,对当今高频率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他们你来我往,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
他们个个口才出众,尤其是”千年老二“颜如晶,更是思维敏捷,金句张口就来,并不负众望,夺得过冠军。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敏捷思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敏捷思维可以把所有的想法聚集起来、重新整合它,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从旧方法、旧想法中得到新发现,以全新的角度、独特的视角来收集问题,创造概念,调整概念,让这些想法融会贯通起来。
敏捷思维打破了常规的心理结构,产生一种反常规想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原来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起来,并进行分析,找出应用它的新方法。
敏捷思维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再三反思显而易见的东西,积极应对怀疑或处理不确定的因素,合理地评估每一个选项,精确地计算风险,做出最佳的决定。
由此可见,拥有敏捷思维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可能会比常人更宽广,逻辑更严密,想问题、处理问题、选择问题的能力更强。
03.如何成为敏捷思维者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许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其实他们只是在崇拜自己的偏见”。
也就是说,就算不是重排自己的偏见,我们也绝非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在进行创造性思考。事实上,我们只不过在重新组织已经被表达过很多次的旧想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些制约因素,成为敏捷思维者呢?作者给出了4个方法,帮助我们成为一名敏捷思维者。
首先,怀疑一切,跳出自己的模式框
成为敏捷性思维者,要会质疑自己的思考、想法和判断,反复地去推倒重来。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在思考中忘掉自己,跳出自己的模式框进行换位思考,去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想法或喜好。
其次,脱离组织思考的常规体系
成为敏捷思维者,要摆脱思考的常规模式,不受大脑常规思考模式的羁绊。他们思想跳跃,百无禁忌,能把不相关的想法放在一起去思考;也不作茧自缚,敢于跳出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找出更多可能的解答方式。
再次,提出问题
成为敏捷思维者,在思考的时候,要习惯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这些天真的问题或许会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探索中,感受到了一种无穷的兴趣,它驱使我们去发现新的想法。
最后,持续关注,坚持不懈
成为敏捷思维者,要懂得专注于某种想法。他们在想某件事情时,会在脑子中停留数天、数月、甚至是数年。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比如,怀尔斯花了9年的时间,才证明出费马大定律。
综上所述,敏捷思维者要不怕失败,也不要做白日梦,要立足于本质,当出现机会时,果断抓住它。
04.写在最后
俗话说:“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只有改变惯性思维模式,将自己锻炼成为敏捷思维者,才有可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与生活。
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洪流在推着我们往前走,只有拥有了敏捷思维,才能轻松地找到别人看不见的新想法、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一个更聪明的人。
通过阅读《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一书,我体会到敏捷思维是治疗”不会思考“的一剂良方,它打开了思维的深度,也决定了未来的高度。大家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