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周穆王第三06总第047篇
周穆王篇,列子一连讲述了四个故事,进行两段论证,告诉我们何谓真、何谓幻。接着又通过下面的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原文说:
宋国阳里人华子,中年时得了遗忘症。早上拿了什么东西,晚上就忘;晚上给了谁什么东西,早上就忘;在路上则忘记行路,在家里则忘记坐下;现在不知道从前的事儿,往后又不知道现在的事儿。
全家人都为他苦恼。请来史官为他占卜,不灵验;请来巫师为他祈祷,无效果;请来医生为他医治,未治愈。鲁国有个儒生,自我推荐说能治好他的病,华子的妻子孩子拿出一半家产请他来治疗。
儒生说:“这种病本来就不是卦卜所能占验,不是祈请所能祷愈,不是药石所能诊治的。我试试化解他的内心,改变他的思虑,也许能够治好。”
于是试着让他身体裸露,他便去寻找衣服;不给他吃饭让他饥饿,他便去寻找食物;把他关在黑暗处,他便去寻找光明。儒生高兴地告诉他的孩子说:“你父亲的病可以治好的。但是我的治疗方法是密方,只传本家,不告诉旁人。请其他人回避一下,让我单独跟他在室内待七天。”大家听从了他的要求。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些什么,而华子多年积累的疾病,突然就全都除掉了。
华子清醒后,便大发雷霆,黜赶妻子,惩罚儿子,拿起戈矛驱逐儒生。宋国的人把他抓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华子说:“从前我遗忘,脑子里空空荡荡,不知道天地是有是无。现在突然明白了过去的事,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纷纷扰扰,千头万绪都重新出现了。我害怕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还像现在这样扰乱我的心。到那时我若想求得片刻的遗忘,还能再实现吗?”
子贡听说这件事后,感到奇怪,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啊!”回头让颜回把此事记录下来。
体悟:由此看来,幸福的克星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啊。而“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又因何而来?源于现实的物质名利。这些所谓财富的“外物”,织成一张网,把人们装了进去,让名利成了生活的动力。然后,又变幻着手法和形式,挑逗、考验、耍弄、甚至折磨里面的人们。这就是人生的真相:人人需要名利,名利又害人人。
华子之“忘”,不外乎忘物、忘事、忘敛财聚利,却没有忘记求生;忘记了过去,但同时也扔掉了忧虑和烦恼。是啊,倘若能够以创(物)为乐,超然物外,而不陷入其中,还不影响我们生存、生活和生产,这样两全其美,多么好呀。如此也只是限制了积聚更多的财富、人脉、资源,限制了生理刺激、物质享受和舒适安逸而已。但是,倘若相反,积聚过多的资源,赢得过分的安逸,反而会积累病赘,劳心耗精,造成精神颓废,被动依赖,最终危害到自己的快乐、幸福、意义和延命!
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一是为何华子的病让全家人苦恼?为何用占卜、祷告、医疗等方法医治而不奏效?因为不知病因,不知病根。华子的真正病因,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而且全天下几乎人人如此,皆不知社会症结究竟在哪里?二是为何儒生“化解内心、改变思虑”治好了华子的病?因为儒生懂得生命文化,中华文化是关于生命和延命的文化,华子的病根、病因,正在自己的生命(心)里:因为心被破坏、篡改了,远离了本心(良心、诚心)。三是华子病愈后为何“黜妻罚子”、“驱逐儒生”?如此看来,清醒后的华子,比犯迷乱症时还难受呢。当人陷入对外在名利的攀比、纷争、贪婪中,是多么疲惫、辛苦、无奈啊。
最后看故事末尾的“特别情报”:孔子对子贡说:“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啊!”看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之学,多限于对外在社会关系的把握,并非成就内在生命的妙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