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是圣人4--论语贯通05

在春秋以前,诸子百家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孔子思想与道家思想也没有说有严格的区分限定。就象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义、礼、智”的道理一样,把一些思想割裂得越来越细,就越来越脱离事物的本质。也象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人类的生活就越来越脱离自然,脱离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从后世狭隘的儒家观点来评述孔子是不对的,他的思想并没有严格地与道家思想区分,只是历史的责任、文化传承的责任,让他选择了入世的道路,拿佛家的话来讲,就是走的菩萨道的路线。以后我们来贯通《论语》时,我们会发觉,孔子骨子里是道的思想,是以修练自己为最大人生目标的,为本质要求的,这就引出“圣人”这个概念。

关于“圣人”的概念,有各种定义,但无论哪种定义,“圣人”在整个身心状态上,与普通人有所差别。从《黄帝内经》讲起吧,这是最盖谱的一本书了。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圣人”在《黄帝内经》中很平常,很生活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介定了。当然在《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真人、至人、贤人等。

庄子对“圣人”也有他的定义。“圣人无名。”《逍遥游》--“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齐物论》--“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知北游》--“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老子对圣人的解释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从这些先贤大哲的描述,我们有所判断,“圣人”与普通人是有所差别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52评论 0 33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62评论 1 16
  • 女为悦己者容 — 蜂蜜篇 蜂蜜,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天然佳品,历来深受人们喜爱,尤其倍受众多女性宠爱,长吃蜂蜜能使人...
    杨小咩_28ec阅读 325评论 0 0
  • 今天打包好了所有的衣物,准备中午寄回去,结果大雨一直没停,就跟快递小哥发了个消息,说等雨小一点再来取件!...
    荷田稻谷阅读 464评论 0 1
  • 暂新的2019年已经拉开序幕,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有有喜也有悲,喜的是每一年都有新的事物发生,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不再是...
    国栋爱读书阅读 2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