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研究神经学领域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乔西.戴维斯从身体效能的角度,让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怎么才能把身体调整到一种巅峰状态,进而对时间进行高效的利用。我们目前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主要有:1.依靠自控力执行制定的计划表,但很多人不能坚持;2.将事情按重要程度和紧迫性分类处理,但不具备实操性。这本书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如何进行精神状态和时间管理:
第一种,关注停顿点
做完一件事之后停一下,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这个时间空隙就是停顿点。回想一下刚才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改进,哪里可以提高,防止自己被工作的惯性带着跑。高手打台球的时候,他爬下身子瞄一会,如果他觉的自己这一杆不能掌控,没感觉,那他会停下来起身调整一下再去打。我们如果从一家公司辞职后,别急着找工作,给自己3个月的时间想想自己下一步怎么走,自己需要什么能力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想清楚了再行动。
你完全可以学会意识到这些抉择点,好好珍惜它们,并花几分钟做出抉择,直到自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任务最重要。利用这些抉择点,你可以想清楚,按照你目前的时间和心理能量,做哪些工作才是最合适的。那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是需要分时间和场合的,而好好利用这些抉择点,你才能正确地选择出那些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点,管理心理能量
脑力和体力一样也是会波动的,一方面会随着时间波动,一方面根据你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来波动。要根据自己大脑的状态选择相应难度的工作。一般早上刚起床的时候精力最充沛,头脑的活性最大,大概能保持2个半小时的活力 ,然后想再集中注意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中午吃过饭血液会流向胃里消化食物,脑袋缺氧就会感觉昏昏欲睡。比如你刚写完一个苦思冥想的策划案,立马投入到下一个脑力工作,比如记一段文字,那你就会觉的非常吃力,一小段文字得背好多遍才能记住,因为越是需要注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就越消耗脑力。所以要先把困难的、费脑的事情搞定,之后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
作者的一位朋友如果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他从前一天晚上就会开始有意识的让自己进入到这种尽量少做选择的状态里,比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饭都提前准备好,当然也会尽量不看手机,脑子里面只是去酝酿会议的内容,不断的模拟,第二天的状态通常都会非常的好,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自信和有活力。
第三点,理解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并不是一种缺陷,是大脑本身的特点,分心是带给我们创造力的基本机制。书中提到2种方法应对走神:一种是让自己主动的走神。专注大概20分钟的时候,有意识的干一会其他的事情来换换脑子,比如起来走走,看看窗外的风景,也可以整理一下桌面,或是听会歌,但最好不要去做那些需要工作记忆的事情。
另一种方法是觉察注意力。比如你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一会思绪就飘出去了,这时候注意这些念头,很可能就和你手头的工作难题有关。
科学家发现有些情况的分心,也会帮助注意力聚焦。当你在解决一些特别难的问题,不妨让你的思绪飘飞一会儿,琢磨一些难度不高又不相干的简单工作,这能帮助你找到更具创造性的解决之道。偶尔开个小差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有帮助。
第四点,掌控饮食和运动
轻量运动可以促进思维活跃。为什么很多人就是坚持不了运动,是因为我们对运动的期望抱的太高。还有一点是有策略的饮食,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直接吃太多的糖会让你变迟钝。直接吃糖,在15分钟之内可能会让你觉的能量充足,但是超过15分钟,葡萄糖就会瞬间降下来,有2种方法,一种是少食多餐,另一种是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高强度的练习是为了减肥或塑造线条,如果你不是属于对身形特别注重的工作或者个人,为了保持清晰的头脑,更适合轻量的运动,比如快走,比如有氧运动。
第五点,让环境为你服务
环境的影响因素一种是噪音,另一种是光线。意外出现的声音都算噪音,蓝白光的照射下逻辑分析能力,思维的敏捷度会增高,昏暗的灯光对创造力有好处。一列火车突然经过,或是你的同事和其他同事在你身边低声聊天,或是哪个东西突然打翻了,你很难不被他们吸引过去。如果要做创造性的工作,最好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呆着。你睡觉的时候把窗帘拉开,等天亮的时候,外面要很晴朗的话,你会很自然的睡不着,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对这种光线产生反应。
总结:
这本书给我们给出了5个建议,让自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第一,关注停顿点,谨慎选择自己的每一件事情,第二,管理心理能量,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第三,理解注意力的特点,它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保持高效状态的,要学会顺应这个特点。第四,掌控饮食和运动,保持葡萄糖的稳定和保持轻量的运动是获得好状态的重要途径。第五,让环境为你服务,注意噪音和光线的控制。从身体效能的角度去把控时间管理。
其实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分秒必争,它的秘诀在于“沉浸”二字,尊重你正在做的事情,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对待你正在做的事情的一种状态,它里面包含着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