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3岁左右,他们会突然表现出喜欢结交朋友,更喜欢参与群体活动,也逐渐的变得善于分享。其实这就是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到来。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是孩子入园的好时机。孩子可以在幼儿园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也会学会遵守规则,社会规范,生活自理,礼仪礼貌等。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让孩子更好的应对幼儿园的社会生活呢?
一,我们需要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比如饿了,困了,不高兴了,受伤了。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孩子之前都一直是父母或者亲戚在带,至少有一个人是可以关心孩子,照顾孩子的。但是在幼儿园里,是一个集体生活,不会有老师一直照顾和关系孩子,那么,当孩子有需求时,如果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会对孩子的园中生活造成困扰。
二,我们需要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中,有大量的机会和场景需要孩子与同龄孩子交往,那么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就非常重要了。我们会发现,孩子在社会规范敏感期会大量的交换东西,分享东西,聊天,来建立友谊,感知社会规则。透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对社会的形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熟悉。
我们在孩子入园前要充分考虑到内向的因素。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善于交往,这跟孩子的安全感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从小就可以对孩子多进行抚触,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让孩子的安全感大大增加,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孩子入园前,如果大人的过度保护或者指责:制止孩子的探索,或者呵斥孩子的探索,也会养成孩子畏缩的个性,所以家长要首先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三,我们需要发展孩子的自理能力
基本自理能力包括: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入园后,老师一个人是不可能关注所有的孩子的。比如到了中午午睡起来时,可能会有好几个孩子都不会穿衣,排着队等着穿衣服,孩子如果不能自己穿衣服就只能等,而老师呢?她需要一个一个来,孩子都只好排队等着。那如果是冬天,孩子可能会着急,坐起来,这样的场景下就很容易生病。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强,可以自己穿衣,就不用等着,排着,自己就可以解决,相对不那么容易生病着凉。而且对于孩子的自信也是很有帮助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不会而自己可以,也会很开心骄傲的。
当然,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做家务,也可以帮助老师搬桌子,扫地,抹桌子,成为老师的小小帮手,也会促进孩子在幼儿园的积极性,让孩子更喜欢上幼儿园。
四,我们需要发展孩子的秩序感,规则感:
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是需要孩子去理解和熟悉社会规范,在幼儿园这个小集体里面,有一些规章制度是需要孩子去遵守的。如果我们在孩子入园前就给孩子建立一些简单规则,比如:坐下来玩儿玩具,不玩儿了就收回原处,吃饭前要洗手等。孩子去到幼儿园,遵守幼儿园的规则时会觉得很熟悉,也就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园的活动都是会有规则的,孩子在这样的集体中能观察老师,同学,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观点。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最需要学习的部分。
五,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生活的规律
我们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先去考察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分为好几块?是什么样的?比如,早上有一个早点时间,然后是户外活动,然后午餐,午睡,下午上课,晚餐,放学。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先帮助孩子建立差不多的规律,在早餐和午餐间给孩子加一个早点,天气好就带孩子去户外逛一逛,中午吃了饭就带孩子午睡,下午安静的玩儿玩具或者讲书等。通过这样的带样方式,让孩子熟悉和幼儿园比较一致的规律和生活,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六,我们还需要和孩子很好的沟通。
在孩子入园后,家长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刚入园的前几个月。在放学后家长要做什么会决定孩子的幼儿园幸福度。家长去关心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时,需要问非常具体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先回溯最晚发生的事情,比如:放学时,谁排队在你前面的,晚饭吃了肉吗?有吃菜吗?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太能记得太多的事情,大部分精力去应付学校生活去了。比如,当孩子说,谁站在我前面的:那个小女生扎辫子了嘛?今天玩儿积木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小女生嘛?今天有玩儿积木啊?积木搭高高还是堆在一起啊?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帮助孩子更好的回忆幼儿园的生活,也帮助家长去梳理和引导孩子。透过这样的方式,相信孩子也会更好的去关注到幼儿园生活中有趣的地方,更多的和家长分享,正向积极的思维,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