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穆春悦,女,8岁,就读于我校幼儿园小班。身体健康,性格内向,不讲话,无法交流,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低,身体协调能力弱,是一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
(二)个案来源胆怯、不说话难以融入周围环境,监护人和随班就读的老师均产生无力感。
(三)案例陈述
1、家庭资料:她来自特困家庭,一家四口,父亲农民,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母亲患有精神疾病无劳动能力,有一姐姐已上初中(寄宿),奶奶未去世前,生活多由奶奶照顾。
2、个人情况在园情况:她平时基本坐在角落一动不动,目光略显呆滞。不与人交流,在课堂上,很难听懂老师说话,基本不参与任何活动,大小便需老师帮助解决。个人卫生不好,衣服破旧而邋遢。行为方面:她会自己吃饭,偶尔会关注别人说话,会微微笑,玩玩具时也是一个人。
3、体检情况
体检身体发育正常。
分析预估
通过调查穆春悦的成长环境,结合班主任的《观察记录》提供的日常学习生活信息,并依据对她的持续接触和观察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存在以下问题需幼儿园和老师的支持与干预:
1、语言发育与理解力方面:她的语言发育与理解力障碍严重影响了其他社会功能的发育。因此,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力将成为关键。但她的年龄已过语言发展关键期,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所以计划家园结合,既在教育的过程中精心为她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简单交流的场所,使她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增加她的自信心和表达的欲望。
2、生活自理方面:日常生活中,监护人过度帮助以至于她生活自理能力低,不能独立,如不会上厕所,不会整理自己的衣物。需要进行日常生活中基本内容(洗脸、洗手,上厕所、叠衣服、系鞋带等)的练习,锻炼她小肌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学会自护自理。
3、身体协调性方面:她可以自己独立行走、短时间慢跑,可以上下楼梯,但身体比较僵硬,平衡力差。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大多有一定的艺术天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音乐响起时,她身体会不自觉地摆动,可以通过艺术方面的熏陶培养她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挖掘儿童的潜能。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她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是其问题的主要诱因。生活自理能力是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智力方面的缺陷是影响服务对象长远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服务计划
(一)理论基础
1、增能理论:增能是个人在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握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高能力的过程。她在学习能力、游戏(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三方面需要提供相应的训练,增进其自信并提升其与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融合度。
2、优势视角:主张班主任立足于发现、探索和利用她的优势和资源,协助她达到自己的目标。她虽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但仍具有自身优势:性格安静;喜欢听音乐,音乐能够令其感到高兴、放松;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吃饭、走路;对别人说话有一定的好奇心。
3、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她周围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幼儿园是她的主要生存环境之一,有效地调动幼儿园资源、挖掘幼儿园中的积极因素,帮助她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她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老师和小伙伴对其特别关心,校车上学生都给予最悉心的照料;幼儿园的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她。
(二)服务目标
1、帮助她提升表达和理解能力,围绕具体问题来发掘资源,缓解她目前交流中的障碍,使其更加顺利地面对生活。
2、提升她的自理能力,做到生活中可以基本自理,建立一对一的关心模式。
3、促进她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达到粗大运动与精细动作的共同提高。
4.挖掘艺术方面潜能,培养艺术表现力,愉悦身心,使其快乐的成长。
(三)服务策略
1、她产生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和理解力的障碍。要根本解决问题,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所以我园还需关注她周围的小伙伴、老师、监护人。
2、服务方法上,选择保健医、班主任对她进行辅导,通过改变外部环境,从而间接影响帮助她。此外,辅之游戏治疗,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探险与幻想,她由于表达能力和理解的局限,更会以神情来表达内心,所以工作中大量运用了玩具类、艺术类、讲故事类游戏。
(四)服务程序
服务过程
(一)第一阶段:2018年9月1日—2018年9月30日目标:
接案、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建立专业关系。
完成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日常观察,初步了解穆春悦的基本情况,包括她的优势和不足,家庭状况、生长发育、医疗健康等。在融合教育活动中,以真诚、尊重、耐心的态度,积极主动与她接近,取得她的信任。借助老师身份迅速与她的家长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次访谈记录:
(1)园长:通过对2位班级老师的无结构交谈以及查阅记录,主要了解到她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总结如下:行为情况:上下校车有学生牵引,不与任何人交流,在教室里,更多的时间是安静地坐着。智力情况:由于不说话,不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目光里充满了胆怯和无助。
(2) 第一次家访:时间:2018年9月12日
地点:她家中
在场人员:她的爸爸、班主任关玉娟、园长于月霞
访谈目的:和她爸爸交流,初步了解她在家中的表现,以下是第一次家访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关老师说:“春悦爸爸,孩子到班级已两周了,发现她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孩子!
”爸爸说:“是的,春悦爸爸说:“是的,春悦在家里也不说话,奶奶活着的时候,奶奶跟她说说话,3岁奶奶去世后,她就不再说话了。你们来到家里,也看到了,家里家外就我一个人忙,她和她妈妈都需要照顾,我一个人活都干不过来,饭能吃上就不错了,哪儿还管那么多,是托扶贫队的领导才送去的,如果这孩子一直在家这么呆下去也就废了。我就拜托幼儿园、老师帮忙,照顾和教育她,我姑娘不傻的。”
班主任关老师:“是这样的,孩子不知道大小便,稍不注意,不是尿裤或把屎拉在裤兜里,我问话,她也没反应。我让你给孩子在幼儿园多准备了一套可换的衣裤。她的玩具落在桌下,她不知道捡的,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慢慢训练。”爸爸说:“为了让她能自理,能开始学习,以后我听取老师的建议,尽量多跟她说说话,关心她,让她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
……
(二)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日-2019年5月31日目标:
1、引导老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
2、引导小朋友与她建立良好伙伴关系;
3、提升她认知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老师每天不仅仅单独教她发声,还着重观察她日常行为,透过她的眼神和动作,来确认她对声音、事物、现象的反应。包容她的不足,为其建立全方位的语言环境,激发表达愿望,在游戏中有意地去刺激她。
本阶段幼儿园放45天本阶段幼儿园放45天的寒假,关老师与她爸爸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面谈,并达成一致想法,利用这个假期,进一步提升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制定了训练计划。
4、提升身体协调能力、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训练;
5、发挥她艺术特长,提升自我效能感。
幼儿园为她减免了各项费用,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请保健医对其制订专属康复训练方案,对她进行肢体协调能力提升训练,有效改善了她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眼睛与动作的结合;同时调配学校音乐和美术老师,对她在音律、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中着重训练,大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
(三)结束阶段: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目标:持续跟进,巩固服务成效。
在最后一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她有了显著改善,能与老师做眼睛的交流,能说一个字或两个叠音字,如“要、谢谢、妈妈、爸爸”。
总结评估
考虑到她不会说话,不考虑到她不会说话,不懂交流,理解能力有限,改变与进步很难用数据的形式加以衡量,所以采用了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估主要测量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及解析特殊行为,结果评估测量整体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8个月的干预,她各方面发展均有所提升。首先,能开口说话了,虽然很简单,发音也含糊,但至少她有说话的意识。敢于直视老师和小朋友,理解老师的话,如看黑板,玩玩具,吃饭,上厕所,对漂亮的衣服有喜欢的神情流露,理解力尚属稳步提升。能够自己穿衣服、洗手、午睡习惯好;再次,对音乐有一定的反应,会随着音乐身体摆动,挥手,转圈圈。参与了六一节目《感恩的心》手语表演的全程排练和表演。
专业反思
在本个案中,班主任关老师作为她的服务主体,能及时链接她身边的资源,用自己无私的爱和耐心来倾情陪伴,并且熟练掌握心理辅导技术。工作过程中,由于她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等因素,需要随时调整短期计划;工作技巧上,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可以增强她的荣誉感,强化正向性;角色扮演上,不仅是老师,更是爸爸、妈妈、朋友、玩伴。
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中,“随班混读”的情况,产生“融合困难”问题,极大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班主任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精力来关注随班就读服务对象的提升。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内外资源,挖掘服务对象自身优势,通过家长、学科老师、小伙伴等人长期、有效的陪伴,相信一定有花开时。
2019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