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有家长抱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不上,这已经是老问题了。
在我看来,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是合理的,低龄孩子以玩为主,没毛病。
小学的课程设置也没问题,“理论上”孩子都能学完并掌握的。
但是——
现在的课时安排和在校时间存在矛盾。
以前的一年级,八点上课,在学校待到四五点,一天两节语文两节数学完全没压力。
现在呢?
现在早上推迟上学,又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一年级的孩子,早上一般是3节课,下午一般是1~2节课。
科目多了,时间少了,那么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课时自然被挤压。
现在的班级明显超负荷
一线老师都清楚,一个班30个孩子,和一个班50个孩子,在教学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一年级的孩子,很多东西都需要老师细细讲解,要求指令反复说是正常事,不少孩子还需要手把手教、一对一解释说明。
孩子越多,需要花在上面的时间就越多,可是课时时间是固定的,总有些孩子是学得糊里糊涂的。
因为幼小衔接做不好,孩子很容易出现一开学就跟不上进度。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教得快,而是客观条件真的不允许慢慢教。
幼儿园应不应该“去小学化”?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过很多去小学化很彻底的情况,比如我孩子现在五年级了,当初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所有机关幼儿园都是去小学化的!事实也的确如此,等他上学的时候他班级一大批上机关幼儿园的孩子真的就是是在幼儿园里没学过“文化课”。
而且他们当中的很多孩子也的的确确遇到了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调整的情况!虽然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孩子后来都追上了,而且有的成绩还会非常的好。但是孩子班上成绩始终很差的那几位都是上的机关幼儿园。
我并不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证明机关幼儿园就不好。我想说的是那些在机关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绩后来一样很好的背后,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幼儿园去小学化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父母啥都不话不问!
我们不能只看那些后来居上的孩子,他们证明了去小学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很多“工作”由家长“代劳”了!事实上,除了极个别天赋比较好的孩子之外。基本上小朋友的成绩往往反映了父母的关注程度。作为父母,你关心的多,还是自然就会收获得多,你关心的少,孩子自然进步就会慢一些。
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当初从小接触的东西比较少,他们从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已经使得他们的接受能力本身就已经得到了提高。
“去小学化”在我看来事实上就是我们在用一种人为的方式来限制这些孩子们的学习,不是吗?
我倒是觉得与其去小学化不去开发一套更为科学一些的教材给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使用。
事实上很多私立幼儿园他们并不是拿着小学课本来给孩子们讲课的,他们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教材,而这种教材的趣味性、科学性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完全可以在各种玩耍种慢慢的就学会了很多知识。
如果我这么说很多没上过私立幼儿园或者自己所上的私立幼儿园没有这么做过,那么我就换个例子:还记得那时候比较流行的“巧虎”、“洪恩”系列早教视频,我们那时候很多人都会给孩子看,不知道现在的家长都在给孩子们看什么。我想说的是看过这些视频教学的家长们,你们认为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去学习会觉得累吗?会觉得辛苦吗?会不会让你认为孩子可以在非常轻松,非常趣味性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对他们未来上学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我觉得一刀切的去小学化其实并不值得推崇!
关于写字
写吧,对孩子来说,“写字”和“画画”有多大区别?再者说了,写那么几个字也累不着。我们都上过学,总不能指望着所有的字,我们都学会了之后,然后再去写吧,哪有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