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药贩”到“药神”的蜕变
——观《我不是“药神”》
拿到影票《我不是“药神”》,固有反应是“搞笑性”的喜剧,可能只是充斥荧屏的“快餐文化”而已。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不禁感叹、思考、咀嚼。
男主角徐峥扮演的角色与“药”密切相关:本职卖“神油”,应家庭困窘,无法支付老父的手术费,不得已做起来了走私的“药贩”,相比于同等药效价格确是悬殊,照应出繁华下的贫困与无奈、“病态”下“小人物”生存的卑微;惯犯“张院士”强夺了生意,以一万每瓶的价格销售,白血病患为保命依然抢购,“二万”被点火了,利润与人心、人性的比拼耳;“老吕”的不堪病魔,难忍家贫,为了不拖垮妻、子而自杀,“药贩”蜕变为“药商”,不,是“药神”,哪怕以零售价拿药而以批发价卖药,此时男主以救治白血病患为使命,不只是救赎,更是人性的光辉在照耀人心。尽管面临被抓判刑,尽管贴钱,依然救治。救治的不仅是患者,也是病态的社会:大厂商的唯利是图、小药厂的低价高效、主管部门的“按命行事”、一病永穷的普遍现象……
“小黄毛”由倔强到决裂至“平头”英雄,在利益至上的现实中,在“好人”即将被捕遭难际,夺车顶罪,是否给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口是心非、“表面微笑,背后捅刀”之流以警醒,以鞭挞?小人物的大品格、平凡者的伟大心!
“张院士”的贪婪到保护“好人”,曹警官的愤恨到丢官护人;印度药厂的被逼关门、德国公司的巨额利润,不能不让我们触摸社会、思考世界、触及心灵……
故事结尾,从艺术上来说是对比,想构造“喜剧”;从价值观上来说,宣扬社会的美丽与美好。但留给我们的绝不仅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