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风吹过,扰动树梢,可曾经过树梢的同意?
··· 风只是经过,没有在意过树梢
--- 那风,要负责任吗?
···看风景就好。
其实每周都有很多的事情,有的在意料之中,有的在意料之外,凡是发生的都有他的道理。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是有对与错的,只有小孩子才不用讲对错,因为他们有着一直对的权利。
做事也是一样,不仅有对错,还有次好之分。同样一件事,这样做就会比较开心,那样做可能就比较叫人悲哀了。所以才有一种叫做精益求精的东西,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人与人之间也有三观的不同,虽然我们都守着一样的法律底线,可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人并不是一样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做这个做得好,有的人却不会做好,永远也不会!
记得孟子好像说过,只要一个君主穿圣王的衣服,吃着和圣王一样的饭菜,做着和圣王一样的事情,那么他不就是圣王了吗?之前我也这样认为,但是一个人是有本心的,就算他对另一个人,或者想象中的人模仿的再像,他还是不会成为另一个人。
虽然一个人成为别人不容易,成为自己同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总在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期待,这个期待里面包含着自己对自己错位的期待。一个人要处在正确的环境,什么是正确的环境,就是觉得自己这样做没有错,有人讲出了他的错,他依然有可以做自己。这样的人就是发现了自己。
活着就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困惑,其中大部分都是自找的,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改变。用胸怀接纳不能改变的,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这往往是不好判断的,时常引起错乱,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不是接纳和改变,而是去回避这些困惑,指望着时间来做出判决。所谓时间做出的判决,不过是自己逃避的结果。
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不关心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己愈发变得市侩起来,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个圆规阿姨,那个只有自欺欺人才能开心起来的阿Q,一点英雄气都没有了,暗淡无光。这是使命感的丢失吧,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这一生非常机械:因为被生下来,所以就要活下去。因为天亮了就去工作,因为下班了就去休息。十几年如一日。
从前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了、勤奋了总会好起来的。问题根本不在努力不努力,勤奋不勤奋而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好起来。什么才叫好起来呢?腰缠万贯、一呼百应?显然不是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好起来,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好起来的。
2019年的第二周,过的不开心。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手头上似乎有着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多到了骂娘的地步,还是一件一件的做着。想起《包身工》里面的场景。我居然想起了自杀。之前挺不能理解那些自杀者的心态的,现在觉得自杀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人间不值得。当然,这些念头只是闪闪而已,一点也不奇怪。死亡,在某些时候总会以各种形式或长或短地占领我们的思想领地。
虽然说得忙的这么严重,其实还是看了不少电视剧的《半泽直树》第一部看完了,《三年级A班》看了一集。日本的影视制作水平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画面和剧情都很有带入感。生活要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黑白分明就好了,这样至少我们不会如此苦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苦恼之处吧。
反正,这一周总体来看不是很在线,可能根本就没有找到线在哪?我才二十多岁,可不能这样迷失自己。
然后买了《统计学习方法》、《统计会犯错》各自看了一点,大胆地开始了机器学习的入门之旅,也购买了《机器学习基石》的课程。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吧,当周围一片漆黑的时候,总要使劲跳一跳,看一看外面有什么可能,垫一垫脚尖,朝洞穴之外汪汪两声。在喜马拉雅朗读了乔布斯的《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之心》,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这离乱的一生点点滴滴也能串成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也有讲到死亡,说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在那一天我会选择不再吃饭,一直躺着。
这周写了《机器学习实战||机器学习简介》和《环境与生态统计||统计建模概述》两篇文章,其实不算完成任务吧。主要的早晨写作时间都被我睡去了,还是要早起吧。
下周目测并没有什么时间写作了,有机会还是把线性模型以及k临近写完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