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人的“外挂”,试想,如果一个人想学什么就能够学会,就能够学到,这岂不就是“开挂”的人生吗?学习能力会让人生开挂!但非常可惜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人一直处于装备不全,装备落后的状态,何谈开挂的人生……
绝大多数的人或者应该说所有的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人会终究感叹的确技不如人,并穷尽一生,用生命的惨烈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
学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想学了)一辈子,却最终连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最根本的原因。那学习能力究竟是什么?怎样判断学习能力的高低呢?
其实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判断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能力的进阶,无非是三个阶段,或者更准确地说,处于不同阶段的人,处于不同的境界:
1. 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 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 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第一个阶段都不合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便是那些有人手把手教的技能都没有学会,没有用熟,没有精进。就像有人手把手教的“抓筷子”和“写字”一样,好像所有人都学会了,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刻意训练让抓筷子特别准确,写出来的字比较好看呢?
许多年后,绝大多数人才反应过来,有人手把手的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可在当时却是越有人教,越不珍惜、越逆反,进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笨蛋,一个只会偶尔后悔无人理睬的笨蛋。若是在成年之后仍有人手把手的教你,请一定要珍惜,珍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
这个技能的重点在哪里?
能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有哪些刻意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很多事情,即便是非常简单,都有可能难住一些人一辈子;,就像抓筷子一样,同样是抓筷子这件事,也证明了:
这么简单的事儿,绝大多数人竟然不会教,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会…… 只顾着最后在那里发脾气,而后无可奈何……
如果能够仔细观察,最终找到重点的话,基本上是教的人两分钟就讲明白,而后学的人五分钟之内就能搞定,随后摆脱一辈子尴尬的事情。
那究竟什么是抓筷子又快又好的学会真谛呢?
关键之处其实有以下这么两点:
- 两根筷子中,下面那根一直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 张开、夹上的动作,其实来自于上面那一根;
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令下面那根处于稳定状态呢?
下面那根筷子,跟手一共有三个接触点:两端作为支点;
大拇指的根部在中间压住筷子,无名指其实是“反向用力顶住”……
大多数人败在无名指的用力方向上,这个方向搞对了,下面那根筷子就稳定了;
接下来就是练几分钟如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那根筷子并夹住东西……
反复练习,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本质上来看是大脑在建立新的沟回的过程。
事实上,有半数以上的人不会用筷子,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世界上,即便手把手地教,也会有半数以上的人学不会,因为不动脑子……
所以,想象一下吧,若是无论什么都需要别人手把手教,那能获得进步的可能性有多小…… 首先,那些会了的人并不一定有时间(几乎是肯定没时间),其次是,刚才我们也看到了,绝大多数会的人,其实真的不会教,他们也有的时候懒得动脑子,所以不知道关键在哪里,而后即便是好心想教(比如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用筷子),也教不明白……
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想办法进入第二个阶段(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才有可能大幅度进步的根本原因。虽然书、教程,也有质量差异,也有胡说八道的,但这就是考验你能力的地方:
1.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教程;
2.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中的知识……
而,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须走入第三阶段:
- 你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 甚至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走入第三个阶段,实在是太难,教别人走入第三个阶段,不是不可能,但也确实很难—— 因为难点在于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理解第三个阶段中的重点。但若是非要简单说,也不是不行—— 看读者悟性了,因为真只看字面的话,以下的关键就好像是谁都会的事儿一样:
1.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7.绝对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如果你是个终生学习者,过了三十岁之后会开始经常不好意思的—— 因为你总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实在太笨了…… 偶尔教教亲戚高中数学、物理什么的,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东西,多年前咋就真觉得那么难呢?其实,这是学习能力进步造成的错觉—— 那个时候,那东西确实就是那么难。
每一次,在你的认知进步之后,你就会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区别”,以及“那个区别形成的原因”。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 因为那个物种从来就没有能力在书里学到过什么,他们是在第一阶段就不及格的物种。无论有多少人认为读书无用,总是有另外一些人在不断地读书—— 因为这是早就主要通过书籍学习的物种,手把手地被教,对他们来说很可能并不高效…… 当然,人群当中还有“一声不响”就已然成为高手的人,那显然是打通了第三关的新物种……
你必须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 —— 这恰恰是衡量你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或称“境界”)的判断依据。
在第三个阶段里有过哪怕一次成功,后面就“开挂”了,你会发现你就没什么不敢学的—— 很幸福;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更幸福;学会的东西没有什么是练不好的—— 不能更幸福了。